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统一中原以后,首都平成地处边陲,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平城地区半耕半牧,土地贫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中原至平成又不通水运,一遇灾年,便饿殍遍野。孝文帝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性好读书,“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太和十七年,服丧满三年后,孝文帝为实行“文治”理想,决心迁都洛阳。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二   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规定随迁的鲜卑人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但这一系列改革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北魏在事实上开始放弃了二元帝国的政治架构,丧失了帝国的内在均衡。北魏因此自毁长城,在孝文帝身后不久便陷入严重内乱。

——据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决心迁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化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史实能印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A.门阀政治在南朝得以延续B.三教融合局面出现
C.十六国大都采用中原年号D.淝水之战前秦溃败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

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2)列举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
2024-05-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晋书》记载鲜卑族曾居“洛阳四市”,“改务农业”;同一时期的位于东北集安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种类较多的铁制农具、工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革中有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之法。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农耕文化已取得主导地位D.吸取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2024-04-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     
A.北方经济比较繁荣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
2024-04-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我国古代两个时期形势示意图。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发展的趋势是(     

A.分裂割据愈演愈烈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南方政权渐处劣势D.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2024-04-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7 . 北魏分裂为______,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成北朝。
2024-04-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5--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024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8 . ______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统一了北方地区。
2024-04-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5--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19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段特征

历史时期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时期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中走向统一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活跃。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史实为例,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元朝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