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齐头并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汉族为主体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其思想文化的真正统一,也始于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秦王朝,自春秋时期起涌现的华夏 民族融合告一段落。华夏民族自此同属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趋向一致。秦朝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的理想。“书同文”标志着秦王朝统治区域内文字和文化的统一,“行同伦”反映了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的一致。这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到汉代以后“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用来作为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文化思想、统一的道德伦理和统一的心理素质,即统一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形成了。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材料二   “断诸北语,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跟。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并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荣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摘自《魏书》《资治通鉴》

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下,重视“要在中央”,也强调因俗而治,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此期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阶段特征,并以文化方面的史实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解读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在东北地区的民族政策与唐代有何不同?从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角度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原“大传统”中的“文”与“礼”具有极高的价值,不是由于其高雅性,而是由于其实用性,即在官僚制度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此受到北魏朝廷重视,并逐渐成为北魏权威价值结构中的高价值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北魏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选择B.这是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
C.中原“大传统”符合北魏的传统价值D.中原与边疆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023-12-19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改汉姓”“定籍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目前共查到128篇北魏元氏墓志,其中明确记载籍贯为洛阳的有108篇,籍贯缺失的墓志有17篇,另有3篇墓志籍贯不明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B.改汉姓巩固了拓跋氏的核心地位
C.籍贯缺失反映当时对门望不重视D.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
22-23高二下·四川宜宾·期末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繁荣、文化先进而军力孱弱的北宋和南宋,都是在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武力面前退出历史舞台的。在许多时候,用武力取胜的一方往往需要从失败者的文化里吸取更为强大的养分,否则胜利者将面临困窘、挫折乃至惨败的后果,这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值得注意的是。

在征服与被征服之前,落后的民族已自觉地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以增强国力;在征服成功之后,这种学习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全新建设。宋辽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大整合,使少数民族的汉化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汉文化的生命力也得以提升和完善。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被征服者最终征服了征服者。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第二版)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明确,史论结合)
2023-07-1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鲜卑贵族仿学江南名士的过程中,北魏孝文帝改革集团的核心成员崔光将鲜卑贵族元显和视作名士,并按江南盛行的玄学观念予以期许。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北魏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民族交融加强
C.孝文帝渴望统一D.玄学成为正统
6 . 阅读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对此图解读,明显错误的是(    )

A.孝文帝正在扩展北周的疆域
B.分裂局面中孕含统一的因素
C.长安城的政治地位日益彰显
D.南北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2022-07-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8 . 下表内容源自出士的北魏墓志,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北魏墓志出现攀附华夏祖先现象B.北魏宗室家族皆兴起于河南洛阳
C.北魏丧葬制度保持少数民族特色D.墓志铭的内容空虚毫无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