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
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D.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2021-06-05更新 | 1411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天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B.畜牧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2021-04-15更新 | 502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文理学院附中高二3月考历史试卷
3 .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4 . 下图是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这部著作的名称应该是
A.《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B.《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C.《世界性的帝国·唐朝》D.《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5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雄心勃勃率兵伐燕,部下思北还。他说:“四海之人,皆可为与国,在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拓跋珪的话
A.具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B.具有大一统的家国意识
C.具有仁政亲民的政治思想D.具有崇尚武力的统治理念
2020-09-15更新 | 681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北魏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作者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A.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B.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
C.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D.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产生离心力
7 .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2020-05-11更新 | 1845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A.汲取历史经验教训B.基于解决现实问题
C.接受汉族礼仪规制D.防止官吏吏治腐败
2020-05-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9 . 孝文帝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此材料中所述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隔阂严重B.平城民风强悍
C.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D.防止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2020-05-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10 .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