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可以直接用来研究(     
某一时期我国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区统治者族属表
所属
民族
匈奴鲜卑賨( Cong)
政权
名称
前赵、
北凉、夏
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后赵前秦、
后凉
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
A.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B.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
C.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D.五代十国的更迭分立
2 .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年中,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编户出现引人注目的增长,到北魏末年仅河北扩户就曾使当地丁口增加了一倍之多。这一反差(     
A.反映出北方较南方统一安定B.显示出北朝国家能力的强大
C.是因为江南经济开发的滞后D.表明北方率先终结门阀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道武帝(拓跋珪)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材料旨在说明北魏初期(     
A.国家统一为政策调整奠定基础B.统治区域内实行封建剥削
C.鲜卑族汉化和封建化进程D.拓跋部贵族实行汉族生活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战乱影响商品经济发展
B.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北方农耕经济发展充分
D.南方的赋税来源依赖商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他说“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据此可知,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加强北魏对中原的统治
C.改变鲜卑族的社会习俗D.促进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魏前期土地关系紊乱,土地产权纠纷不断。一些豪强地主宁肯让霸占的土地丢荒,也不让农民耕种,以致出现了“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C.人口的急剧减少D.北魏农业逐渐衰退
7 . 史载,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在位时,均进行过大规模的灭佛行动。这从侧面反映出北朝时期(     
A.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B.主流思想更迭较为频繁
C.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D.佛教的发展彻底受到遏制
8 . 学者胡阿祥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人性觉醒的时代,是没有思想权威的时代”,是“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反映其时代特征是(     
A.多元的文化面貌B.动荡的历史进程
C.频繁的民族交流D.巨大的社会进步
9 . 据统计,南北朝天象记录密度远高于魏晋,并且其相关记录分布十分不均匀,有关异常天象的记载多出现于建国之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则更为关注天文观测。由此可知,南北朝天文观测活动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C.少数民族对科学的渴求D.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10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据此可知,北魏实行的均田制(     
A.使全国土地得以均分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D.有维护小农经济之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