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2019-12-03更新 | 839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  )
A.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B.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
C.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D.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
2019-11-01更新 | 194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中两晋时期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2019-10-22更新 | 239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2019-10-19更新 | 17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2133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3154次组卷 | 4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矣”,反映了 (     )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C.柔然侵扰北魏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