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隋书》记载,隋朝“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春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土著民族),其与夏人(汉族)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据此可知,当时南方(     
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有所发展
C.社会秩序较为稳定D.民族地域差距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西魏时期的府兵制是兵农分离、充满部落武装色彩的特殊军制,统兵大将类同酋长,战士户籍不隶州县。到了隋朝,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军人户籍一律归地方政府管辖。这一变化(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推动了经济的全面恢复D.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2023-10-24更新 | 578次组卷 | 210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北方军事、政治中心的补给也主要依赖它。文中是对哪一重要工程的评价: (     
A.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灵渠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C.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D.长城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有关隋朝修筑粮仓的文献史料。

   文献 记载内容
魏征《隋书·食货志》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赵翼《甘二史劄记》总征天下兵皆会涿郡(今北京)……发江淮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仓米至涿
王国维《东方杂记》关中大旱,命农丞王亶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之,则一仓之储,其富可知   

——摘编自于慎行《谷山笔尘》


(1)根据材料,归纳隋朝建粮仓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广建粮仓的优势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D.兴建洛阳城
2023-02-09更新 | 231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扬州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运河的开凿滋养了扬州,运河的贯通推动了扬州的繁荣兴盛。隋朝大举兴修运河的举措(     
A.体现了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B.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C.进一步加剧了江南人地矛盾D.维持了隋王朝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古人称道的重大工程是(     
A.在都城广设仓库B.兴建洛阳城C.隋朝开通大运河D.推广曲辕犁
9 .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
2022-11-08更新 | 289次组卷 | 87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

材料一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某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2)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