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585年,隋文帝下令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政府还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所制定的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这些举措(     
A.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助长了豪强势力的扩张
2024-01-09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晚唐诗人皮日休有一首评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里体现(     
A.历史解释往往以假设为前提B.时间久远会导致研究无结论
C.研究者思路会改变历史事实D.历史结论需多角度分析研究
3 . 2014年,第38界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A.加强北部边防B.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C.满足隋炀帝下江南的愿望D.加速了隋朝政权的衰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隋唐运河示意图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唐初,每年经通济渠调运的粮食约万石裴耀卿担任京兆尹时曾改革漕运三年间运粟入关中达万石。这说明(       
A.唐朝粮食储运体系较完善B.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C.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D.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2023-09-12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023-12-13更新 | 270次组卷 | 7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盛世局面。下列有关隋唐盛世局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吏治相对清明,选贤任能 ②儒学和乐府诗成为文化主流
③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交融 ④科技成果突出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隋书 ·食货志》记载,开皇十二年(592年),“库藏皆满”,开皇十七年(597年),更是“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但供五六十年”。隋初“国计之富”主要得益于 (     
A.南北分裂局面的消除B.各地健全的仓禀制度
C.运河沿线城市的繁荣D.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区宇图志》的编修

隋炀帝大业初年,便“敕内史舍人窦威、起居舍人崔祖溶及龙川赞治侯伟等三十余人,撰《区宇图志》一部五百余卷”。这是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叙山川”、郡国、城隍,皆附有图,同时记有诸郡的物产土俗。《区宇图志》修撰者皆出身于关陇集团及山东大族。大业五年书成上奏,不料“帝不善之”。

炀帝敕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故晋武帝云,江东之有吴会,犹江西之有汝颍,衣冠人物,千载一时。及永嘉之末,华夏衣缨,尽过江表,此乃天下之名都。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尔等著其风俗,乃(以吴人)为东夷之人,度越礼义,于尔等可乎?然于著述之体,又无次序。各赐杖一顿。

下敕指责之外,炀帝改组了《区宇图志》写作班子。主持重修的虞世基、许善心,以及参撰者袁朗、虞绰、姚思廉等,多出自江左名门“冠族”,“南土誉望”。重修之后,颇得炀帝好评:“学士修书,颇得人意,各赐物二十段。”

——据牟发松(论隋炀帝的南方文化情结》


(1)隋炀帝为什么要重修《区宇图志》?
(2)《区宇图志》的重修有何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隋初,“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文帝、炀帝相继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文帝罢去郡一级,后隋炀帝又改州为郡(见如表)。这一改革(        
行政区划改革前隋炀帝改革后
241个
680个190个
1524个1255个
A.改进了地方治理B.降低了行政效率
C.扩大了地方权力D.废除了郡县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