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隋文帝即位以后,命魏澹“别成魏史”,魏澹所作魏史“以西魏为真,东魏为伪”,隋文帝“览而善之”。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了一道诏书,“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品人物者,皆令禁绝”。由此可见,隋文帝(       
A.倡导历史认识的多样性B.主张传承优秀史学传统
C.注重历史学的政治功能D.强调历史记述的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隋朝在洛阳城外设立回洛仓作为“国家粮仓”,仓储可达300万担。唐朝时又设含嘉仓,其储粮可保证百万军队一年的口粮。隋唐国家粮仓的设置(     
A.有利于发挥国家力量维持稳定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体现了政府救济体系较为完备D.确保了人们生活富足
2024-01-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籍记载,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比上一年增加人口 1641500人,其中男丁443000人,至开皇五年(585年)又增加了1640000多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国家统一,疆域扩大B.大索貌阅,减少漏报人口
C.广设义仓,提供保障D.新式农具使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隋书·高祖纪》中记载,开皇七年(587)夏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山阳渎由今江苏淮安县东,向南直达长江,大体是循着东晋南朝以来不断修整的邗沟故道。据此可知,隋文帝此举(     
A.沟通了南北大运河B.开启了经济重心南移
C.保障了国家的赋税D.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大运河变迁简表

时期变迁历程
古代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成为沟通五大水系、纵
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隋唐以后,开通疏浚大运河,已经成为历代封建统治
者的共识和奉行的基本国策。
近代鸦片战争中英军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关联大运河的镇江。太平军曾占据南
京和安徽沿江一带,重创了运河漕运及沿线主要城市。之后运河因黄河决口、
清廷停止河运漕粮,逐渐衰落。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政府时期疏于关注,运河各
段最终任其废弃。
现代建国后,大运河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运河建设加快,发挥着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综合
效益。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理自纪录片《大运河之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隋文帝开皇年间,陆法言编订《切韵》一书,据陆法言所说,《切韵》之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可以广泛应用的音韵之规范。他还指出,当时各地的文人发音都非雅音,所以非常需要如此韵书。《切韵》的编订(     
A.便利了文化交流B.扩大了选官基础C.实现了思想统一D.推动了方言传播
2023-11-16更新 | 54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化即禁卫军化——他通过兵部选任军府将领,不再由一家一姓所世袭。同时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隋文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打击门阀士族B.保证充足兵源C.确保财政收入D.强化户籍管理
8 . 某学者指出,隋朝大运河通济渠开凿劳民伤财亦甚,然其连贯河、淮、江三大水系为一系。此后,中国经济领域的面目,大异于两汉。唐之所以得此,实由隋所兴建以遗之者也。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A.隋朝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B.唐朝的繁荣源于运河的开凿
C.漕运决定着隋唐王朝的兴衰D.大运河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武六年(30年)六月,光武帝下诏:“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当年就裁并了400多个县,裁减大小官吏数万人。次年三月,光武帝又下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驾兵车的士兵)骑士、材官(供差遣的低级武官)楼船士(水兵)及军假吏(临时职务的军吏),令还复民伍(复员为编户齐民)。”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见诸记载的精兵简政。建武六年十二月,光武帝还曾下诏说:“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汉景帝时)旧制。”光武帝之子汉明帝继位后,“遵奉建武之教,有加而无改……故吏称其官,民安其业,远近肃服,户口滋殖”。

材料二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鉴于“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隋文帝、隋唐帝统治时期)”“民少吏多”“乃命所司大加并省”,从而为裁减地方官员做准备。他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致理之本,惟在于审(意为精简)。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在唐太宗“务省官员”的思想主导下,中央机构官员由2000余人裁减为643人。唐太宗还规定:从此以后,倘若有乐工及从事杂务的人,技艺超过同类人的,只能格外奖赏钱帛,决不能超授官爵;对“宗亲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年老及耄或积病智昏”的官员,就安置他们退休,以免“久妨贤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崇政《精兵简政与官冗吏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光武帝“精兵简政”的背景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较于汉光武帝,唐太宗精简官员做法的进步之处,并运用唯物史观说明东汉初年和唐朝初年“精兵简政”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