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研究,在战乱频仍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田庄式经营比较盛行;而西汉和盛唐时,租佃经营则较为常见。由此可见,汉代至唐代
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C.政局影响生产方式D.民族交融不断增强
2 . 唐朝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府兵制,府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操练。府兵卫士二十一岁入军,六十岁免役。他们参战的武器、马匹、粮食均需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这一制度
A.具有“兵农合一”的特征B.练就了专业的军事队伍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易于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2021·江苏·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曾多次官修姓氏书,用博古通今的名儒修撰姓氏谱录。贞观十二年,《氏族志》修成,仍列时任六品官的山东士族崔民干为第一等。李世民看后大为不满,遂命重新刊定,强调“欲崇重今朝冠冕”,而非血统或郡望。这反映出李世民意在
A.防范名儒操纵朝政B.重新划定等级阶层
C.打击士族政治权力D.杜绝官僚政治流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世系的书籍。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盛行,“有司选举,必稽谐籍”;到了唐朝,更是屡修谱牒,唐太宗时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这一变化表明
A.门阀士族势力削弱B.科举选官公平公正
C.宗法制度再度复兴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659年,武则天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升谱限”,进入士族之列,皇后之武姓被定为第一等。这一举措
A.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B.选拔了高素质人才
C.铲除了世家大族特权D.体现了权力再分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工商业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暴露了工商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至武帝时,引起了许多矛盾。“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被时人誉为“素封”的富商大贾,不仅经济生活侈靡,甚至真正的封君亦要“低首仰给”。更为严重的是商贾“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兼并土地,称霸一方,越出了封建政权的规范。同时,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将汉初六、七十年来的一点积蓄,消耗殆尽。因此,经济改革,势所必行。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实行盐铁官营,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募人煮盐,产品由官府统一收购发卖……“笼天下盐铁之利,以排富商大贾”。

——摘编自刘凌:《西汉初期的工商业政策及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既有的盐业官运官销体制,开支大,弊病多。刘晏就任盐铁使后,对此前的盐法进行系统改革,其核心是改官运官销为商运商销,在榷(专卖)盐法中引入商人与商业机制,即如《资治通鉴》中记载:“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卖)于商人,任其所之。”在这一体制下,政府和盐商同是榷盐的受益者,二者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刘晏榷盐法是切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对后代的禁榷制度及商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我国古代商业政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马林涛:《刘晏榷盐法与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之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刘晏榷盐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统治者调整工商业政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