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反映的是唐代对剑南道的治理,表中举措说明唐代(     
开元初年唐朝在剑南道设置节度使,其战略任务为“西拒吐蕃、南抚蛮獠(南诏)”
大历二年唐朝将剑南道划分为剑南东川与剑南西川
元和二年唐宪宗以宰相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揭开了“文官治蜀”的序幕
A.开发经营西南地区B.减少地方行政层级
C.朝廷依赖藩镇势力D.羁縻政策成效显著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三彩胡俑最早出现于武周时期,玄宗时期制作工艺渐臻成熟,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两京地区出土的数量最多,但到了中晚唐时期,唐三彩胡俑只在南方零星出现,北方已难见踪迹。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局变动影响艺术创作B.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民族交往促进文化融合D.制瓷技术水平停滞不前
2024-04-21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江苏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中期以后,朝廷往往为节度使加相衔,“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故有‘使相’之称”。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履行宰相一般权责,并享受宰相待遇。但“名是宰臣,当署制敕,至于密勿之议,则莫得闻”。由此可见,朝廷设立“使相”(     
A.重建了唐王朝的职官体系B.缓解了内轻外重的割据局面
C.提高了唐中央的行政效率D.适应了维护统治的政治需求
4 . 唐中期,时有藩臣“擅自置属,贡赋不人朝”。唐德宗规定:“黜陟使各量风土所宜、人户多少均之,定其赋,尚书度支总统焉。”各州所收取的赋税按比例“上供(朝廷)送使(藩镇)留州”。这一规定意在(     
A.保证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B.制衡藩镇力量
C.减轻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简化税收名目
2023-11-17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
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温代唐后,偏居河东一隅的李氏,一直以复兴唐室为号召,十余年后一举灭梁。后唐以“中兴”自况,将朱梁比之有穷、新莽,越梁而直接承续唐正统,但在官僚阶层中,除清算少数梁末帝亲信外,留用了大批梁旧臣,这批人成为后唐政治中颇具影响的群体。这反映出(     
A.后唐实际上是唐王朝的继续B.后唐注重政权的合法与稳定
C.后梁后唐是藩镇割据的扩大D.后梁为后唐提供了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704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