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因“北人南迁”所引发的生产技术变革,基本解决了大量人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存问题,长江中游地区(江西、湖南)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在长江下游地区,北方移民还将其旱作农物——小麦——引入该地,稻麦复种制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普遍性的耕种制度。随着粮食产量的有效提高,长江下游地区的民众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茶桑、果、渔业、纺织、制瓷等多种商品性经营和海陆运输业发展起来,以扬州为发展龙头,苏州、江宁为犄角的三角形农业经济区在唐后期基本形成”。

——摘编自张欣《“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徙与技术革新及影响》

材料二   唐代,江南地区的农具有许多改进,曲辕犁得到了推广,筒车也在南方各地的水田中得到应用,水利灌溉事业进步明显。《新唐书》记载,唐后期全国共修建水利工程101项,其中江南道达49项,居各道之首。北方先进的丝织技术此时也传到浙东;南海、广州和桂林的棉纺织业已全国闻名;南方矿冶业也有显著发展,有铜、锡开采的县数已超过北方。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洪州(今南昌)也是唐代的造船基地。大运河开通后,位于水陆商路交会点的扬州“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广州则发展为唐代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

——摘编自张瑜《浅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时代性因素。
2022-11-25更新 | 29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令西北边境的军队驰援内地,神策军将卫伯玉领千余人赴难中原,攻围安庆绪(安禄山子)的相州之战。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代宗,后鱼朝恩便率神策军归于禁中。由于地方割据日益尖锐,严重的局势使唐朝统治者认识到必须拥有一支由朝廷直接掌握的、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加强神策军势在必行。神策军第一次大规模扩编是在代宗大历(766779年),主要收编了平卢镇邢君牙部等极有战斗力的藩镇部队。第二次大规模扩编是在德宗贞元(785805年)间,主要收编镇国镇骆元光部等。由于唐廷拥有神策军这样一支庞大军队,所以,一般藩镇对之不敢过分睥睨,同时也阻遏了吐蕃的侵扰。唐穆宗初年,神策军达186700余人,达到全盛时期,但是由于其拥有许多特殊权利(如给养三倍于其他军队),故其腐化开始孕育于其极盛时期。且从唐德宗起,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造成了宦官集团长期专权局面。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神策军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神策军。
2022-04-12更新 | 28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