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唐德宗时期,检校员外郎穆员在为工部尚书鲍防所作碑记中说:“自中原多故,贤士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今浙江绍兴)者如鳞介之集渊薮。”李白也有诗云:“三川(指洛阳)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说明当时(     
A.动乱成为文学主要题材B.华夏认同观念仍未形成
C.战乱促使人口大量南迁D.士大夫缺乏社会责任感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 河北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唐朝中晚期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统计表(官方数据)。出现表中各地户数统计情况和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道别户数升降百分比(开元为100)
开元户元和户
关内道71035228377839.9
河南道143646115871011
河东道72336724916033.9
河北道108485618578317.1
山南道49191721471943.69
江南道133498879173659.3
湖南道30066617761259.1
剑南道73914515986021.6
岭南道28545614613952.2
陇右道上64060无统计数据
陇右道下56376无统计数据
淮南道186541无统计数据
A.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人口分布
C.赋税制度的变革导致人口减少
D.中央集权的弱化影响人口统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长庆三年(823年),柳公绰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他经过邓县时,有两个官吏,一个犯贪赃之罪,另一个则犯玩弄文字、曲解法律之罪。众人皆以为贪赃者会被杀,然而柳公绰认为“赃吏犯法,法在;奸吏乱法,法亡”,遂诛杀“舞文”者。这印证了唐代后期(     
A.节度使对所辖区域可自主处刑B.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C.地方治理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D.节度使成为州级最高行政长官
4 . 陈桥兵变,千古之谜

材料一   (960 年)镇州、定州节度使奏契丹与北汉合势南侵。太祖受周恭帝诏前往抵御,宿营陈桥驿。清晨,将士着甲持兵器集于驿门,鼓噪突入驿中。太祖惊起,出门查看。诸将露刃罗立于庭,曰:“诸军无主,愿奉您为天子。”赵未及答,有人以黄袍加赵之身, 众将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太祖坚决拒之,众不听,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太祖思度难以脱身,乃揽辔驻马,谓将士曰:“汝辈自贪富贵,强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 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众皆下马听命。……不终日而帝业成焉。

——选编自司马光《涑水纪闻》

材料二   后周的……节度使兼禁军首领赵匡胤,制造辽与北汉合兵南下的假情报,后周…… 匆忙派遣赵匡胤率禁军前往抵御,行军至开封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弟赵匡义和……掌军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率军回到京城开封,逼周恭帝禅位,顺利地改朝换代,建立宋朝。

材料三   五代皇帝多由军将拥立,已成惯例。……一般都说(陈桥兵变前)这一军情是谎报的,也有人认为不可能谎报军情,因为(镇、定)二州节度使……不属赵氏集团,不可能合谋谎报;即便合谋谎报,后周也未必一定派赵匡胤出征。实际上,是否谎报军情并不重要,这只不过给陈桥兵变提供一次契机而已,而契机总是可以寻找的。

——虞云国《细说宋史》


(1)周恭帝是哪一时期的皇帝?(     
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南北朝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

(2)契丹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是(     
A.北魏B.辽C.金D.西夏

(3)根据材料一整理陈桥兵变的关键史实并排序
A黄袍加身       B终成帝业       C北兵入寇       D驻军陈桥       E赵氏婉拒
(4)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记载有何不同之处?
(5)材料三的视角与前两者有何不同?
(6)有学者试图解开陈桥兵变之谜,并查阅《辽史》(元朝时所著),发现《辽史》并未记载960年曾有举兵南下的计划和行动。这一发现,能否足以解开陈桥兵变之谜?
2024-03-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官员会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迁转流动”,表1为唐后期藩镇武将入朝为官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地区类型朝廷征召随帅来朝弃帅来朝藩帅推荐因入卫等留京
顺地藩镇133115
割据藩镇03630
A.中央地方人才实现自由流动B.征召是武将选调的主要方式
C.藩镇间相互牵制延续唐政权D.中央对地方仍有一定的控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立国之初即改郡为州。贞观元年,鉴于州地域太小,数显过多,便设“道”,全国分十道,每道派出采访使,为代表中央的具有督抚监察职能的官员,后增至十五道。景云二年,唐政府正式置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权于一身……特别是边境藩镇,拥兵自重,威专一方。由此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平定后,唐朝出现落镇割据。黄巢起义之后,唐朝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

材料二   宋代地方行政组织分路、州、县三级,同时另有府、军、监等机构。宋仁宗时全国有州府、军、监一级政区二百二十二个。《宋史·职官志》说:“宋初革五季(五代)之患,诏各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宅)以留之。分命文臣出守列郡”。宋还在行政首长之外又增设“通判”一职。规定凡州府文件,必须经通判连署之后方能有效。宋还在州一级设“监当”一职,制衡知州或知府的财政权。宋代的这些政治措施,虽然能防范地方造反或违抗中央,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便是造成内重外轻。

——以上材料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简析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启示。
7 . “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的发展演变是观察历史的重要视角。研究过去的制度,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完善今天的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人在论述制度演变时,分析过“有治人无治法”、“法令滋章,巧饰弥多”的现象。没有制度规范时,人们总希望以制度规范来解决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而有了制度规范,制度本身却总会向合法不合理的形式化趋向流变,甚至背离制定制度的初衷。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制度的发展演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元和二年(807年)至龙纪元年(889年),共有高级文官25人出任西川节度使,其中武元衡、段文昌、杜元颖、李固言等10人以宰相出镇成都,形成“硕德名儒”节度使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B.说明唐朝中枢机构出现异化
C.得益于藩镇割据问题的解决D.是导致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9 . 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2024-01-02更新 | 1982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中后期军事行动比较多,每逢有重大军事行动,朝廷都会向各地征调兵马,此时各地藩镇都会借战争的名义来向朝廷邀赏。很多节度使在战争期间也常常散发钱财赏赐军队,甚至出私财赏赐将士们。这些做法(     
A.加剧了地方军队的腐败B.消解了中央与藩镇的矛盾
C.增强了地方藩镇的实力D.充分暴露了募兵制的弊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