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安史之乱使唐朝出现一个很大的断层,可是唐朝并没有因此而分崩离析。唐政权不仅在安史之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而且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质的帝国前期还要长。这一局面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较大(     
A.皇帝吸取教训稳定朝纲B.新设藩镇维持政权得以不崩
C.南方经济开发反超北方D.周边民族政权无力与唐抗衡
2 .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
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唐之后,禅让观念再度被重视。柳宗元以“前者忘,后者系”警示君主,即前代君主被百姓遗忘,而继位者为民众所拥护才可以政权交接。据此可知(     
A.社会改革趋向复古B.民本思想受到推崇
C.皇位世袭受到冲击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中日:“兵兴以来,诸道使府,或因权宜而置职,一置而不停;或因暂劳而加俸,一加而无减。致使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藩镇势力日趋膨胀B.外重内轻局面初步形成
C.中央财政危机凸显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后周太祖郭威进行军事改革,限制地方武夫军事集团的权力,诛杀跋扈的将领,并重建文官系统和恢复律令。郭威的改革(     
A.避免了武将夺权的现象发生B.意图消除藩镇割据的威胁
C.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D.体现了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6 . 下表是不同时期学者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评论,据此可知
不同时期学者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评论
评论者评论内容(节选)
颜真卿(唐代大臣)天宝以后。李林甫威权日盛……上意不下宣,下意不上达,所以渐致潼关之祸。皆权臣误主也。(《全唐文》)
司马光(宋代史家)李林甫为杜边帅为相之路,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失石,不若用寒唆(农耕者)胡人……”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卒使禄山领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资治通鉴)
赵翼(清代史家)及玄宗平内难,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虽安史之变不尽由于女宠,然色荒志息。惟耽乐之从—.酿成大祸而不知。(《廿二史劄记》)
王寿南(近代学者)安史之乱主要原因乃是府兵制的破坏与边兵力量的增强,亦即外重内轻之势愈来愈严重,给予手握重兵的边陲武将以侥幸夺取皇位的机会。(《隋唐史》)
A.安史之乱源于李林甫专宠误国B.唐玄宗耽于美色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C.安禄山手握重兵终致叛乱窃权D.政策缺陷与用人不当引发藩镇叛乱
7 . 天宝十四年(755年)二月,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玄宗本着“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答应了安禄山的请求。这一事件
A.标志着藩镇割据的正式形成B.说明唐朝的民族矛盾尖锐
C.消除了各地藩镇谋反的心理D.加速了安禄山叛逆的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