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唐玄宗时期在边境重地设置了许多军镇,其目的是(     
A.加强对外交流B.促进边疆开发C.完善地方行政D.强化边境防卫
2023-01-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躲避战乱,"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据统计,仅苏州一地,因战乱南迁于此的人口便达二十余万。这一现象(     
A.利于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B.标志南重北轻人口格局的形成
C.导致南北长期的分裂对峙D.消除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3 . 如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统治权B.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
C.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现实需要D.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756年,唐政府下令,各军镇“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地)自供”,使“四方大镇”“自给于节度团练使”。这一举措(     
A.削弱了地方军镇的财力B.缓和了军镇与中央矛盾
C.导致了中央财力的匮乏D.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如表为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造成天宝元年到元和二年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
地区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元和二年(807年
关内道4.1210.624.96
河北道5.7736.185.56
淮南道2.8716.8123.24
江南道2.8915.658.95
A.朋党之争B.贞观之治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7 . 如表是中晚唐河北灌镇之一“邢洺镇”的政治变迁状况。这一状况说明(  )
藩镇年份是否割据说明
邢洺755-774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乱平后763年起,为相卫节度使一部
775-820775年田承嗣盗据相卫,邢、磁二州为朝廷掌握
821-843821年起刘悟割据
844-881844年刘稹叛乱被平定
882-907882年起孟方立重新割据
A.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覆亡B.邢洺镇分裂为多个藩镇
C.藩镇割据引发农民起义D.唐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2022-06-21更新 | 427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唐天宝元年(742年)人口密度图。这反映出当时
A.户籍管理更加严格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全国人口大幅增长D.南方开发程度超越北方
2022-06-07更新 | 973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代幽州藩镇容纳了大量少数民族势力,他们融入幽州社会的主要方式是经商或者从军。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选择经商的人并未形成较大的商人群体,但选择从军的人却在军队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明
A.藩镇重视军事功能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10 . 唐朝后期的河北幽州,尊安史叛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并修坟建祠予以祭祀。后朝廷欲变更其俗,“乃发墓毁棺”,居然激起当地兵变。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失去统治地位B.中央集权面临着危机
C.朝廷缺乏有效的平叛策略D.疆域变化影响专权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