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表1所示为东汉永寿二年(156年)、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情况。表中代表唐天宝十四年的序号最可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 . 下图为隋唐时期户数统计图。对各阶段户数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①—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B.②—唐玄宗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发展
C.③—安䘵山和史思明起兵发动叛乱
D.④—黄巢起义军横扫了大半个中国
3 . 唐开元时(公元713—741年)年铸钱百余万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减为三十二万七千缗。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26—827年)只铸十三万五千缗。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则不到十万缗。能够说明这一情况的是
A.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B.铜矿开采技术长期不能更新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削弱D.南方社会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2021-06-08更新 | 1888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保温卷(2)历史试题
4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五代十国,皆节镇之流裔而合兵者也。”其依据应是
A.五代政权除后唐外多定都于开封B.唐后期藩镇割据纷争愈演愈烈
C.唐末黄巢起义威胁统治者的利益D.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过于频繁
5 . 天宝十四年(755年)二月,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玄宗本着“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答应了安禄山的请求。这一事件
A.标志着藩镇割据的正式形成B.说明唐朝的民族矛盾尖锐
C.消除了各地藩镇谋反的心理D.加速了安禄山叛逆的进程
7 . 据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
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8 . 甘露之变(835年)是唐代官僚铲除宦官不成反遭打击的宫廷政变,对晚唐历史影响深远,此后初步形成了一种中枢内外共议体制,宦官不仅获得了与外朝对等的“内大臣”地位,还直接干预皇位继承,出现了“中尉大臣也,宰相亦大臣也”、“中尉与国同体”、“宦官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宰相如草芥”等说法。这种现象
A.有利于唐代皇权逐渐得到强化B.促使宦官有效分割朝政权力
C.成为唐代宦官干政的最早方式D.推动了文官地位的日益提高
2021-05-0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学者李锦绣在《唐代财政史稿》中认为,唐朝开始征收商税是在玄宗统治的前期,税种少,税率低。到玄宗后期,朝廷大规模征收商税,“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还试图在各水陆关津进行率税。导致唐朝税收出现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土地兼并的恶性膨胀B.重农抑商政策的不断强化
C.政府军费开支的增加D.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和兴旺

10 . 制度应时代之需产生,透过制度的演变可以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某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整理了唐代以前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1.为了保证中央的权威,对地方的治理是政治制度的重要部分,学习小组做了如下表格,请将中央治理地方的制度与其所对应的时代相匹配。(每空填写一个序号)
商代西周时期秦代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唐中后期

地方治理制度

所处时代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利用金字塔型结构加强对地方统治
郡县与分封在地方并行,皇帝分封功臣或同姓贵族为诸侯王
内外服制,区别管理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与其他方国和部族
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巩固国防,后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
全国推行郡县制,中央任免和考核主要地方官员
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分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2.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保持皇权在中央的专制地位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秦代设置了三公九卿来辅佐皇帝组成中央政府,其中“三公”包括(     
A.司徒、司马、司空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中书令、尚书令、侍中D.宰相、枢密使、三司使
3.虽然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以往往皇权为中心,但很多时候皇权也会因为一时具体的政治局势而旁落。东汉时期,在中央影响皇帝掌握权力的主要力量是(     
A.外戚与宦官B.豪强地主
C.朝廷文官群体D.功臣与诸侯王
2022-11-29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