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制历与颁历的官方机构是太史局,只有太史局修制且颁下的历书才是整个国家全体臣民须共同奉行的时间概念;安史之乱后,部分区域太史历颁而不行,反而盛行民间私历。这一现象表明(     
A.技术进步助推民间历法的发展B.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能力减弱
C.每个藩镇都有自己奉行的历法D.民间的私撰历法比官方更精准
2 . 如表所示为唐朝安史之乱后江南道官府兴修的水利工程。这反映出当时江南道
时间地点概况
大历十二年(777年)句容县(今江苏镇江境内)重建绛岩湖,“开田万顷”
元和三年(808年)洪州(今江西南昌)修筑江堤,“得田万二千顷”
元和八年(813年)宣州(今安徽宣城)修建大农陂,“辟荒梗数万亩”

A.未受政治动乱的影响B.水利兴修技术高超
C.农业生产区域差距大D.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2021-12-28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战争重心从原来的边疆地区变为内地,战争模式也由唐初流行的野战变为唐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比较普遍的城市攻防战。内地各处日趋注重城市防御,攻城难度增加,从而刺激了对抛石机等远射武器的需求。材料主要说明
A.战争重心从边疆变为内地B.安史之乱改变战争模式
C.现实需要促进技术的进步D.内地日趋注重城市防御
4 . 下表是不同时期学者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评论,据此可知
不同时期学者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评论
评论者评论内容(节选)
颜真卿(唐代大臣)天宝以后。李林甫威权日盛……上意不下宣,下意不上达,所以渐致潼关之祸。皆权臣误主也。(《全唐文》)
司马光(宋代史家)李林甫为杜边帅为相之路,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失石,不若用寒唆(农耕者)胡人……”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卒使禄山领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资治通鉴)
赵翼(清代史家)及玄宗平内难,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虽安史之变不尽由于女宠,然色荒志息。惟耽乐之从—.酿成大祸而不知。(《廿二史劄记》)
王寿南(近代学者)安史之乱主要原因乃是府兵制的破坏与边兵力量的增强,亦即外重内轻之势愈来愈严重,给予手握重兵的边陲武将以侥幸夺取皇位的机会。(《隋唐史》)
A.安史之乱源于李林甫专宠误国B.唐玄宗耽于美色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C.安禄山手握重兵终致叛乱窃权D.政策缺陷与用人不当引发藩镇叛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天子难道生来就是做天子的吗,不过是因为兵强马壮才使他成了天子罢了)”是对“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形象描述。下列对“五代十国”解读有误的是
A.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B.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
C.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军权的武将D.说明了统一不是历史的主流
6 . 唐开元时(公元713—741年)年铸钱百余万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减为三十二万七千缗。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26—827年)只铸十三万五千缗。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则不到十万缗。能够说明这一情况的是
A.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B.铜矿开采技术长期不能更新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削弱D.南方社会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2021-06-08更新 | 1888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保温卷(2)历史试题
8 . 据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
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9 . 学者李锦绣在《唐代财政史稿》中认为,唐朝开始征收商税是在玄宗统治的前期,税种少,税率低。到玄宗后期,朝廷大规模征收商税,“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还试图在各水陆关津进行率税。导致唐朝税收出现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土地兼并的恶性膨胀B.重农抑商政策的不断强化
C.政府军费开支的增加D.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和兴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