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安史之乱使唐朝出现一个很大的断层,可是唐朝并没有因此而分崩离析。唐政权不仅在安史之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而且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质的帝国前期还要长。这一局面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较大(     
A.皇帝吸取教训稳定朝纲B.新设藩镇维持政权得以不崩
C.南方经济开发反超北方D.周边民族政权无力与唐抗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819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4届高三8月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兴元元年(784),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斗值钱五百;及混(浙江东西道节度使)米至,减五之四”。贞元二年(786),“关中仓廪竭”,禁军相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德宗忧而不知所措。不久,韩混运米三万斛到达陕州,方才解除危机。材料反映出当时(       
A.唐政府一定程度上依赖藩镇B.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
C.依赖藩镇是唐政府的唯一选择D.藩镇是拱卫唐王朝的核心力量
4 . 所谓“内”,是指中央政府及中央集权;“外”则是指地方政府或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分裂割据的局面,促使王朝走向瓦解。唐代“外重内轻”局面主要形成于(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2023-06-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德宗时期,河朔藩镇内部以及藩镇之间结成了庞大的联姻网络,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德宗将数位公主下嫁给河朔藩镇节度使家族,出现了“王武俊、王士真、张孝忠子联为国婿”的局面。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重视藩镇以拱卫边疆B.以血缘关系实现联盟
C.保证地方赋税的征缴D.分化拉拢以控制地方
6 . 刘喆在《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制的变化及特点》中认为,五代时期的藩镇与唐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特点。如节度使不允许在固定藩镇任职;组织系统和政治功能的严重紊乱;中央干预藩镇幕府僚佐的建设;郡地位上升,对藩镇的隶属关系削弱等,这些新变化表明(       
A.藩镇问题得以解决B.基层治理日益细化
C.蕴含着集权的趋势D.藩镇经济得到恢复
2023-06-14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朝常用的重量计量单位为“斗”,一斗约合为12.5斤。据《资治通鉴》记载,唐贞观年间长安的米价1斗为14文,高宗年间1斗为11文,玄宗年间1斗为10文,德宗年间1斗为150文,文宗年间1斗为70文。这说明唐代(       
A.民众赋税负担日益沉重B.民生与政局紧密相关
C.物价问题困扰人们生活D.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
8 . 唐朝疆域广阔,东、南际海,西至葱岭,北极大漠,幅员二万里;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事,高宗永徽年间始设节度使。这一措施旨在(     
A.保卫边防开拓疆域B.加强君主专制
C.推动行政制度变革D.维护中央权威
2023-06-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双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下令建凌烟阁并为二十四位功臣作画像挂在里面,以表彰其功业。之后一百余年,凌烟阁里没有变化。到唐中晚期的代宗、德宗、宣宗时再画功臣像于凌烟阁。据此推知,唐中晚期(     
A.藩镇割据已平定B.国力由盛转衰
C.战乱与动荡再现D.皇权羸弱不堪
2023-05-14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唐之后,禅让观念再度被重视。柳宗元以“前者忘,后者系”警示君主,即前代君主被百姓遗忘,而继位者为民众所拥护才可以政权交接。据此可知(     
A.社会改革趋向复古B.民本思想受到推崇
C.皇位世袭受到冲击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