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免决策失误
2023-09-28更新 | 27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
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2022-09-08更新 | 1219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转运使、话   本、《梦溪笔谈》
政事堂、武   举、《千金方》
宣政院、大运河、《授时历》
造纸术、推恩令、《九章算术》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2022-01-12更新 | 7116次组卷 | 8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2019-01-30更新 | 2543次组卷 | 4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