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黄轻白重,遂为故事。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这折射出(     
A.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集权加强C.决策事权转移D.科举影响扩大
2024-09-13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的原因主要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设计有关?
2024-09-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成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A.保障了社会走向公平与公正B.有效的遏制了君主专制制度
C.完善了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D.使得政治决策走向民主开放
4 . 806年,唐宪宗任命郑絪为翰林学士承旨(属翰林院,位在诸学士之上)。十七年间(805—821年),由郑(郑絪)至杜(杜元颖)十一人,九人参大政,谓拜相。这反映了(     
A.中枢决策权力的失控B.官员选拔方式的变革
C.君权相权矛盾的激化D.中央内部权力的调整
2024-07-11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时,中书、门下同处北面宫城,共掌机要,二位一体,所以通谓“北省”或“两省”。后中书省曾一度改称西台,门下省改称东台,两省左右对称,东西相属。这种建制构型(     
A.为分权制衡提供了便利条件B.以密切中央部门的联系为出发点
C.有助于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D.有利于强化集体宰相的行政能力
6 . 唐开元以后,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六部尚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六部官员拜相出席政事堂会议的人数越来越多,原本由尚书省会议裁决的政务,也逐渐转移到政事堂裁决。这表明当时(     
A.中书门下成为秘书侍从机构B.中央机构分工更加明确
C.中枢权力运作机制发生变化D.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加强
7 . 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状况的描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阁臣之职,止是票拟”
②“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③“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④“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两府”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2024-06-28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武则天称制及称帝二十一年,前后任宰相者达75人;唐中宗时,曾有19人同时为相。唐朝群相制的实施(       
A.导致了冗官问题B.加强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完善了监督机制
9 . 如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某一层面的发展历程,其演变反映了(     

A.政治架构日趋繁复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选官制度渐趋完善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024-06-26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滨江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为《新唐书·宰相表》节录的内容。据此可知(     
时间内容
武德元年(618年)“裴寂拜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贞观元年(627年)“杜淹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
贞观三年(629年)“尚书右承魏征秘书监,参豫朝政”
贞观四年(630年)二月,“太常卿萧璃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民部尚书戴胄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十一月,“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贞观八年(634年)十月,“识.三两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A.中书门下机构已经出现B.官僚政治开始确立
C.宰相职权被分散和制约D.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