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旧唐书·桓彦范传》载:时有墨敕授方术人郑普思秘书监,叶净能国子祭酒,彦范(政事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曰:“既要用之,无容便止。”彦范又对曰:“陛下自龙飞宝位,遂下制云:‘军国政化,皆依贞观故事。’……至如普思等是方伎庸流,岂足以比踪前烈?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惟陛下少加慎择。”帝竟不纳。由此可知当时
A.缺乏系统完善的用人机制B.政事堂成为国家权力中枢
C.方术破坏了国家政治秩序D.君权和相权矛盾依然尖锐
2 . 某历史教科书描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个办公机构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机关:秘书处负责制定政策,内阁审议,国务院执行”。其中的“国务院”指
A.门下省B.中书省
C.尚书省D.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
A.君相矛盾得到了缓解
B.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C.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
D.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2019-06-25更新 | 1119次组卷 | 19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官员的任用与管理,是我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呈现出理性行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强调发挥中央各官僚机构的作用,运用政治体制来保证决策和政令的正确制定。宋代中枢部门的分立,基本上是以“依事系任”为原则,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进行分工,而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序环节分工。

材料二 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以上材料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唐宋中枢权力制衡方式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枢运行机制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官员管理机制蕴含的政治智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
A.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
B.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
C.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
D.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此堂得以诛之。”材料说明了政事堂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加强了地方权力
C.有利于政治清明D.不利于商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
2018-02-02更新 | 449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A.B.
C.D.
2017-02-23更新 | 17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2016-11-18更新 | 1124次组卷 | 59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