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570年,欧洲就有些学者知道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考试制度。法国的大思想家如福禄特尔、狄德罗、百科全书学者及桂纳等都承认他们受了这些早期著作的影响,而桂纳还希望法国采行中国的考试制度。其后,法国学者布吕内蒂埃(18491906)又承认法国教育实在是奠基于中国公开的学术考试制度之上,并认为法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思想无疑也是渊源于中国的制度。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对西方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材料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素质的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考试制度受到西方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
今日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元丰改制后,御史台的职责是:“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谏官的职责是:“凡朝政阙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这种变化(     
A.加剧了冗官冗费的现象B.顺应了传统政治的发展趋势
C.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增强了中央监察体系的权威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对下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朝代法规措施
宋朝《御史台仪制》“令台谏、侍从各疏朝政阙失以闻”
明朝《宪纲》“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询民间疾苦,廉察风俗,申明教化”
清朝
前期
《钦定台规》雍正元年“凡城、仓、漕、盐与御史并差,自是台省合而为一
①位高权重是监察官员的主要特征②不同朝代监察制度有所调整各具特点
③监察权完全独立保证了高效运行④监察制度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孝,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朝,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科举制的特点,并归纳宋朝选官用人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及其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材料二   臣等默观大局,熟察时趋,觉现在危迫情形更甚曩日,竭力振作,实同一刻千金。而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者绝少,又断非公家财力所能普及,学堂决无大兴之望。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讵能我待。……庶几广学育才,化民成俗,内定国是,外服强邻。转危为安,胥基于此。

——张之洞等《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等人请求废科举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选官方式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为“唐玄宗的部分敕文”。这表明当时(     
时间敕文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采访处置使,“命诸道采访使考课官人善绩”“以六条检察非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令采访使处置,“牧宰无政,不能纲理”“其余常务不可横干。其便宜令中书门下即简择奏闻。朕将亲览”
天宝九载(750年)“自今已后,采访使但察访善恶,举其大纲。自余郡务所有奏请,并委郡守,不须干及”
A.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B.监察官的职权受到限制
C.中央对藩镇势力妥协D.司法权统一收归于中央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1426年,又在南榜和北榜中各拿出部分份额,指定录取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这几个西南省份的士人。这一举措旨在(     
A.加强统治的稳定性B.促进全国尚学风气的形成
C.完善人才选拔制度D.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朝廷对转运使实行离任财政考核,以定额、递年数为基准,凡亏5%以上至10%罚俸,10%以上降差遣,增收10%以上则予以破格提升。随后规定各州县商税、盐酒茶等禁榷收入同知州、通判、幕职、知县的考核挂钩。这些考核的制定着眼于(        
A.增加赋税收入B.强化中央集权C.安定社会秩序D.鼓励民间贸易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一)历史试题
8 . 古代科举经历了从唐代考试科目众多到宋代以后进士科一科独大,考试内容从考“十二经”“三史”等到只考“四书”“五经”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程序的完善B.主流思想的强化
C.社会结构的变动D.文官政治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

——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

(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

时期

基准特征

解释说明

西周、春秋

战国

两汉

郎吏社会

西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孝廉人才,在太学等各级学校中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这一制度实行于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唐以后

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

材料三   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抨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

——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
10 . 唐开元年间,扬州刺史赵匡在《举选议》中言:“(朝廷)收入既少,则争第急切,交驰公卿,以求汲引,毁髻同类,用以争先……势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A.门阀士族垄断了科举制度B.官僚贵族分享取士的权力
C.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D.选官制度维护了皇权稳定
7日内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