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监察、谏官言谏两大系统构成。秦汉时御史受丞相或少府节制,东汉开始,御史台逐渐独立出来,至宋代,御史的任用由皇帝亲自选用,不许宰执推荐。秦汉时御史尚有不纠三公的规定,至两晋南北朝,御史中丞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劾。迄于明清,特别还增加了对所谓“学术不正者”的举劾权。清朝更是明确规定,科道官的重点纠劾对象是“王公、贝勒”。西汉侍御史和刺史品秩为六百石,相当于低级县令,唐代的监察御史为正八品上,但有权监督六部尚书。与此相反,言谏组织不断萎缩,元代干脆取消谏院。中国历朝都制定了不同类型的监察法规,如汉代的《刺史六条》,清代的《钦定台规》等。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摘编自李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制度设计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权力监督的历史梳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4-03-3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3 特点、特征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2 . 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史传人物经由进士上达者268人,其中名族及公卿子弟有205人。南北朝以来的世家旧族,如范阳崔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荥阳郑氏、京兆王氏、太原王氏等,无不是科举显赫之家。这一现象表明唐代后期(     
A.中央的统治基础明显扩大B.士族在科举中占有优势
C.藩镇割据改变了政治格局D.选官方式强调血缘出身
2024-03-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3 . 唐朝科举中允许士子向主考官自荐。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誊录等制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甚至还要加试。由此可见,宋代科举(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B.更加强调公平公正
C.强化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2024-03-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同学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由此可见他研究的主题是(     
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举孝廉,父别居
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④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
A.选官方式的演变B.诗歌风格的发展C.重文轻武的形成D.宗法观念的瓦解
2024-03-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与隋唐重门第的思想观念相差甚远,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政治兴起提高了士的地位B.商品经济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C.贱民阶层的数量明显减少D.科举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2024-03-3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南宋学者陈傅良说:“自国初以行举,诱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愿仕于本朝,由是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以此得人。”这反映出宋代(     
A.门第观念已经彻底消失B.官员选拔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C.仍然有因循守旧的传统D.受少数民族社会风气的影响
2024-03-3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北梦琐言》记载:成都人陈会,其家以卖酒为业,唐大和元年(827年),赴长安读书应举,当年及第。消息传来,地方长官先派人关了陈家酒店,再向陈家报“及第”之喜。这一记载反映出,唐代科举(       
A.仍受门第观念的影响B.得到地方官员的支持
C.提高了官员理政能力D.影响着人们社会地位
2024-03-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史记》以“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首创《循吏列传》。据统计,共19部官修正史设《循吏传》,其传名、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亦有变化。

传名成书时代“循吏”概况
《汉书·循吏传》东汉以地方官“二千石”为限,以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赞等为主要标准,成为后世正史《循吏传》的书写范本。
《后汉书·循吏传》南朝宋详述传主先辈政绩,并设附传,记传主兄弟子侄中的任官之人。
《晋书·良吏传》唐代12人,多以清廉、守正、重义之品质著称。
《旧唐书·良吏传》五代正传41人、附传13人,所附皆为循吏之家族成员,入传者多巡行或外放地方的监察官,其中13人以“直谏”“劝谏”入传。
《宋史·循吏传》元代入选者必须长期任职地方,以考课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入传。
《明史·循吏传》清代除“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外,还记录了大量民众“乞求留任”的官吏。

——据牛子晗《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循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遂宁市、眉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旧制,文武常参官各以曹务闲剧为月限,考满即迁。上谓宰相曰: ‘若是,非循名责实之道。’会监门卫将军魏仁涤等以治市征有羡,诏并增秩,因罢岁月叙迁之制。”太祖太宗时期,还通过供报考帐等具体方式对官吏进行考核。据此可知,宋代的考课制度(       

A.提升了官员的道德素养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以务实为特色讲求实效D.消除了官场贪污腐败现象
2024-03-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史料记载,北宋“广开科举之门”,以较宽的“解额”优待河北、河东、陕西等北方各路沿边地区的士子,中举者“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维护国家北境安全B.完善了人才选拔机制
C.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方略D.扩大了北宋统治基础
2024-03-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