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汉变秦治”是指汉代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所制定的大政方针。以下措施属于“汉变秦治”的是(     
A.郡县制度、尊崇儒术B.察举制、转运司
C.黄老无为、轻徭薄赋D.推恩令、政事堂
2024-05-14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2 . 唐制,朔望常朝以外,皇帝每逢一、五、九日接见诸宰相,宰相须同进同出。诸宰相“会食于 政事堂”,皇帝还安排很多负实际行政责任的低级官员也进入政事堂。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唐代实行集体议政                                   ②宰相权力的逐步扩大
③外重内轻局面改善                                   ④决策的效率得到提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5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38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4 . 著名诗人王维在天宝年间曾官拜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给事中在唐朝隶属于(     
A.鸿胪寺B.中书省C.尚书省D.门下省
2023-07-1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下图为隋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在①②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中书省   尚书省B.门下省   中书省
C.门下省   尚书省D.尚书台   门下省
6 . 贞观后期,自唐武德以来尚书左右仆射为首席宰相的惯例被打破,以后首席宰相一般改由中书令担任,如高宗武后时的李义府、许敬宗、裴炎、李昭德等都是以中书令职务当权执政的。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①三省完成了一体化                  ②尚书省已不再是执行机构
③中枢权力结构调整                  ④宰相丧失对政务的决策权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03-26更新 | 406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
7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②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8 . 唐代前期中宗、睿宗年间,盛行的“墨敕斜封官”,即由皇帝直接敕封,而未经过中书省“宣署申覆”(拟定并盖印)及门下省复审与吏部铨选。由于这类官员告身(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对此的认识是(     
A.三省分权体制取代皇权专制B.皇帝突破制度约束以打击藩镇势力
C.当时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D.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运行程序违制
9 . 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分别负责“草拟皇帝诏令”“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执行”。下列关于其运行流程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D.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代门下省处中书,尚书两省之间,是诏令文书下达上呈的中转站,置政事堂于此,正是为了便于三省首长集中办事…门下政事堂正是平衡三省的保证。但在裴炎为中书令时,却把政事堂从门下迁徙到中书这表明(     
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三省长官权力遭到削弱
C.三省体制遭到破坏D.中枢权力结构出现异变
2022-07-20更新 | 2712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