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汉变秦治”是指汉代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所制定的大政方针。以下措施属于“汉变秦治”的是(     
A.郡县制度、尊崇儒术B.察举制、转运司
C.黄老无为、轻徭薄赋D.推恩令、政事堂
2024-05-14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2 . 唐制,朔望常朝以外,皇帝每逢一、五、九日接见诸宰相,宰相须同进同出。诸宰相“会食于 政事堂”,皇帝还安排很多负实际行政责任的低级官员也进入政事堂。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唐代实行集体议政                                   ②宰相权力的逐步扩大
③外重内轻局面改善                                   ④决策的效率得到提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5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降低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君主专制C.减少了决策失误D.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4-01-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38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著名诗人王维在天宝年间曾官拜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给事中在唐朝隶属于(     
A.鸿胪寺B.中书省C.尚书省D.门下省
2023-07-1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②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7 . 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分别负责“草拟皇帝诏令”“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执行”。下列关于其运行流程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D.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8 . 东汉光武帝变革了中枢机构。《后汉书•伸长统传》记载,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这一变革起到的作用是(       
A.提升了内阁的职权B.提高了中朝的地位
C.加强专制集权统治D.加强边疆地区管辖
9 . 唐初规定男子二十岁参军。为应对战事,“右仆射(尚书省长官)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征(魏征,门下省给事中)执奏以为不可。太宗怒,乃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签字)敕。”最终保持原规定不变,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唐代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的制约
②三省制能有效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
③门下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④三省制使唐代宰相的权力大大加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 . 唐德宗下诏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因此前齐总有盘剥百姓,进奉朝廷的恶行,时任给事中的许孟容封驳任命诏书,并陈述理由,唐德宗不得不收回成命。许孟容此时隶属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