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根据《新全球史》一书的讲述,摘录形成以下表格

特点观点
儒家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
道家道家学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思考和内省上,希望借此理解统治世界的自然法则,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不再参与他们不懂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的话,就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法家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敕迎佛骨于凤翔法门寺。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次掀起全国性的佛教热潮。是时,“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


(1)请你根据材料一整理结果,继续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右面部分,并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及目的,并分析其思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背景和目的。
2 . 下表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部分观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观点出处
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慧能《疑问品第三》
A.佛教深受主流思想影响B.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局面
C.佛教徒依附于世俗政权D.政府借助佛教来维护统治
2023-12-21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魏晋至唐朝佛教部分观点的记述。这反映了佛教(       

记述

出处

悦释迦之风者,辙先奉亲而敬君。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慧能《疑问品第三》
A.本土化的发展趋势B.形成不同宗派
C.取代儒学正统地位D.受到理学冲击
4 . 下表所示为南朝时期僧尼和佛寺数量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朝代僧尼佛寺
南朝36000人1900多所
32000多人2000多所
82000多人2800多所
32000人1200多所
A.儒学正统地位被取代B.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C.佛教发展呈繁盛之势D.佛教完成了本土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澎湖巡检司、釉里红、四等人制
祖冲之、九品中正制、《禹贡地域图》
赵州桥、义仓、三教合归儒
均输平准、中朝、《神农本草经》
A.④②①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6 . 下表是《隋书》中记载的以佛教用语为名的部分人物及其身份、出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       
姓名身份出处
宇文禅师南阳公主子《南阳公主传》
韩僧寿隋朝大将军《高祖杨坚纪》
梁菩萨潞州刺史《文四子传》
王僧辩太尉、中书侍郎《王颁传》《庶人谅传》
周法僧定州刺史《周法尚传》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B.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C.文化政策多元包容D.佛教文化影响社会职业
2023-09-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20
7 . 下表是唐代部分年份科举考试内容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明经科考试加试《老子》策两条,进士加试帖三条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御注《老子》成;每年贡举人量减《尚书》、《论语》两条策,加《老子》策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令习《老子》、《庄子》”等,“每年准明经例考试”
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将从明经派生出来的道举和进士、明经并列
A.道家思想影响扩大B.科举考试形式不断完善
C.儒道文化融合明显D.宗教与政治已紧密结合
8 . 下表是《礼记》与魏晋时期天师道《老君说一百八十戒》部分内容的比较。由此可知,魏晋时期(     
《礼记》《《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第95戒: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男女不杂坐、不同桃枷、不同巾带、不亲授叔嫂不通问第164戒:凡男女不得共坐食饮、交手授受。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第157-159戒:若入他处,必先问贤人善士,当亲依之,不得自负;若入它处,必先问其国所禁忌;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
A.儒学走向了世俗化转型之路B.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思想出现了一定的融合D.儒道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分歧
9 . 下表是唐朝皇帝曾举行的一系列尊奉老子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时间尊奉老子活动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湘封老子为始祖,并在老子故里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宇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章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创建祠堂
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扩建规模宏大的李母庙,称为洞霄宫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并立《道德经注》碑

A.确立道教的官方正统地位B.削弱儒学主流思想的根基
C.神化皇室以提升皇权神威D.寻求长生不老的养生秘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头绪纷杂,内容丰富,下表列出了相关片段。

东汉末年否定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以及夫妻间不拘礼法的言论和行为,颇行于世

东晋

道教理论家葛洪宣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字,充满了清丽柔美、空灵飘逸之气。

前秦

苻坚不但对西域诸胡要“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而且把东晋也称作“未宾王化”的一隅之地。

南朝

梁朝释僧顺更讲:“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
南方佛教则重视般若等阐述佛理的经典。

北朝

北方佛教流行的是以修福事功又简便易行的禅宗、律学和净土等宗派。
乐府《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北方的诗豪放悲凉,魏碑质朴遒劲。
北魏孝文帝和他弟弟元勰皆能七步赋诗,而且韵义俱佳。
西魏北周时期,北方高门崔、卢、李、郑、杨、柳、裴等14家大姓中,尚武习战者人数远远超过专事文教者。不仅“河北文士率骁兵射”,而且妙龄女儿亦能上马骑射。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论明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