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
性格描述结果
吕端老成持重,宽厚多恕,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对于各种争议和分歧,很少发表意见。被太宗称赞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宰相位置上退休。
毕士安张洎、毕士安候选翰林学士,最后毕士安胜出,理由是“但(张)履行(资历)远在下尔”。官至宰相。病逝时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
寇准书生气浓,对社会现实很敏锐,有胆略,有锐气,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嫌不足。三次为相,三度被贬,终雷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雷州

材料一定程度反映出北宋
A.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
B.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
C.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
D.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
2018-05-13更新 | 109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恩施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二调历史考试题
2 . 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A.注重“以文治国”
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
D.理学影响深远
3 . 史载:某日宋太祖与石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守信等问他原因,他说:“人熟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这反映当时
A.军事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B.大臣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C.节度使的权力比皇帝大
D.宋太祖未能掌握军队的控制权
4 .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相权的削弱
B.事权的分割
C.三省六部制的破坏
D.理学的束缚
5 . 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什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B.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
C.为防范割据而人事变动频繁D.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漕粮”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宋代把当时的漕粮支出分为三份,“两分在军旅,一分在冗粮”。这客观上反映出宋代
A.中央集权加强存在局限
B.中央政府统治积贫积弱
C.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
D.经济发展呈现失衡状态
7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有关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记载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赵匡胤劝守信等部将“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
B.宴会次日,赵匡胤等部将“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
C.几个朝中大将唯命交权主要迫于赵匡胤已牢控中央禁军
D.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
8 . 北宋建立后,地方实行路制。各路设“经略安抚使”即“帅司”,统管兵民等事宜;设“漕司”,专理财政赋税、民政等事务;设“宪司”,专理司法和监察等事宜;设“仓司”,主管赈灾和盐铁专卖。北宋设“四司”旨在
A.预防权力腐败
B.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控制人事任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地方上的府、州,则另设通判以抑制知府、知州的职权,这在宋初对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曾起到一定的作用。至道三年(997)又将全国划为15路,各路设转运使,后又设提点刑狱,除负责转运财物、审理刑狱外,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称为监司,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地方行政管理的措施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北宋地方行政管理相比,明代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