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常使用一些边疆词汇来表达其对边疆空间的认识,如三边、边郡、边州、初郡等。边郡、边州等既体现政区(“郡”“州”),又体现地理空间(“边”)。从词语的使用来看,体现为新的边疆词组被大量使用,如极边(沿边)、次边、近里等。极边、次边等体现的是地理空间,而非政区,可以概括为“地理性词汇”,凡是分布在这块区域上的州军、镇寨皆可称之为极边“州、军、镇”。从宋人的使用频率来看,边郡、边州等词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极边(沿边)、次边等词汇的运用频率远远高于边郡、边州等词汇。

——摘编自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

材料二   辽、宋、西夏、金时期各个民族的局部统一,与其说是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继续,毋宁说是全国统一的必要准备阶段,没有这一时期在局部统一基础上的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交流,就没有元、明、清时期空前的大统一。

——摘编自杜建录《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边疆地理思想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该时期“局部统一基础上的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交流”的表现。
2023-11-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别于现代民主选举制度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经历了从西汉到晚清、从察举到科举两千多年的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使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社会地位与名望这些在传统社会中结为一体的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基本上是通过选拔来实现,终于使中国的社会形态从西周至春秋的“世袭社会”转变为一种“选举社会”,亦即从一种封闭的等级制社会转变为一种流动的等级制社会。尤其在宋以后,“士大夫多出草野”,统治阶级的再生产发生了一种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深刻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观瞻,以及个人和家族想要上升的途径选择。正是基于此,用“选举社会”的概念来解释从秦汉到晚清的社会结构的演变,比较符合历史的真相和历史上人们对自身所处社会的理解、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的概念: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命名初探》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秦汉至晚清时期“选举社会”的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选举社会”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3-04-08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宰相官名前后五变:同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左、右仆射,左、右丞。宋代官制前承隋唐、后启明清,内容复杂,名实分离,是历代官僚机构设置最为复杂的一朝,也是文官制度高度发达的一朝。特殊的职官分离现象在宋代官僚制度中尤为明显。在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武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抑制。由于宋代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尤其路一级组织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圈和单一的权力中心,也就失去了割据一方的地理基础。同时,宋代行政区划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分治区域,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就削弱了地方分权的人事基础。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制度高度发达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文官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