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北宋时期,曾有人建议效法唐代,当宰相缺席时让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长官)“奉行制书”,但反对的人说,这种事情发生于“非承平之时,不足援据”,因此提议由“同平章事”赵光义来“副署”,以完成正常的工作程序。这说明
A.唐代的制度相对于宋更具灵活性
B.宋代的专制集权制度趋于理性化
C.宋代宰相权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D.宋代议事程序初具民主化特征
2 . 唐代宗李豫开始以宦官充当“内枢密使”参与国家政事,到五代时一度形成枢密院总揽机要的局面;宋初形成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的二府制度。由此可知宋初:
A.分散了宰相的权力
B.削弱了枢密使权力
C.继承了三省六部制
D.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3 . “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C.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
4 . 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维护君主权威是一般的政治准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权结构示意图。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决军国大政的权力机关,必须宰相才能参加。到宋代时,明确规定御前会议必须有皇帝参加。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中央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
C.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趋势D.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知州总辖一州政务,一般文臣出任知州,须曾任知县、通判,才可以任知州;武臣须曾历巡检、县尉、知县等县级亲民官,并曾历诸州都监等主兵官,不曾犯罪,有官员推荐,方能开任知州。这反映的实质是
A.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
B.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
C.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D.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2018-07-09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载:“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其恩数廪禄,与参、枢等。”从中推测,“计相”可能是指
A.三司使
B.治粟内史
C.参知政事
D.枢密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中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军机处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2019-01-24更新 | 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知宋朝
A.废除三公九卿制
B.开始确立众相制
C.相权进一步削弱
D.枢密院独掌实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