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并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上述举措旨在(     
A.保障财政收入B.强化君主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富国强兵
2 . 北宋时期,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21人。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A.重文轻武国策得以落实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D.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2024-02-2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宋朝,监司、知州等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往往需要当面向皇帝辞行,被称作“陛辞”。“监司、郡守、走马承受辞见入奏,凡所以为上耳目者。”太宗时,吕蒙正通判昇州,陛辞有旨:“民事有不便者,许骑置以闻。”由此可见,宋代“陛辞”制度(     
A.有利于强化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消弭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
2024-02-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如下图所示,该朝代是(       
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
2024-02-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从公元963年起,宋朝推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使文臣逐渐掌握地方权力;并规定当地人不得在当地做官,而是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州县官。此举旨在(       
A.加快文化发展B.分散地方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减轻财政负担
2024-02-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宋人在颂扬本朝集权成就时,称道“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与这一现象形成有关的是,宋朝(     
A.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
C.州一级增设通判一职D.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2024-0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北宋)规定郡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据此可知,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是(     
A.积贫积弱B.崇文抑武C.分化事权D.君主专制
2024-02-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按当时的中央官制,若岳飞要率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首先要与朝中哪一机构报呈此事(     
A.三司B.“三衙”C.“四监司”D.枢密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太祖号召“武臣尽读书”,许诺“宰相须用读书人”,表示“事业付之书生”,立誓“不杀上大夫及上书言事者”。还从制度上提高进士授官品级,任用文臣出任地方行政长官。这反映出宋朝(     
A.吸取前朝的历史教训B.分化事权的政治策略
C.科举取士的繁荣发展D.官员考核的制度创新
2024-0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太宗常谓侍臣曰:国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防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其意在(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B.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C.强干弱枝守内虚外D.分割相权强化君权
2024-0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