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分化相权
B.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C.元朝通过设置行省削弱相权
D.宋代设立枢密使来分割丞相的军权
2019-04-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亦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
A.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
B.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
C.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
D.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能及其特点。
2019-01-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清“康乾盛世”时期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然而北宋“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体制因素是
A.强干弱枝,地方兵权收归中央
B.削弱地方官员的实权
C.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D.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
5 . 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
6 . 2012年1月7日环球网发表《宋代积贫积弱仍是中国史上最辉煌时期》文章认为:“继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法宝就是所有事情都要预先做出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这里“法宝”是指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C.分化事权部门间相互牵制
D.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7 . 史书云:“(宋)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禁兵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这表明当时的战略方针及其主要意图是
A.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B.守内虚外——消灭割据
C.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D.精兵简政——抵御外患
8 .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核心措施主要是围绕
A.中央政府内部机构之间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D.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时,在州郡之上设置路一级的派出机构。各路设转运使,掌财赋;设提点刑狱,掌刑政;设提举常平,掌常平、水利等;设安抚使,掌军政。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互相监督,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这一举措
A.削弱了三省六部的权限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2018-09-01更新 | 271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
A.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
C.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