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反映了宋代
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即
A.“强干弱枝”
B.“重内轻外”
C.“重文轻武”
D.“冗官冗费”
4 .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以下对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
C.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
D.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5 . 北宋蔡襄在《端明集》卷22《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这说明宋代统治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科举取士成为选官的唯一渠道
B.分化事权
C.宋朝官员都是理学家
D.重文轻武
2017-11-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基本解决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017-10-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立通判负责监督知州,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史》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宋朝政治机构改革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专制
C.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017-02-28更新 | 282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高宗对大臣说,今后凡是“批降御笔处分”,虽然出自“朕意”,但必须“经由三省、枢密院”,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们“奏禀”。宋孝宗任命曾任王府教授的刘章到漳州做知州,因遭到谏议大夫王大宝的抵制而没有执行。这表明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君权受到很多威胁
2016-12-12更新 | 268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舒兰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