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宋仁宗时,“军贼”王伦以数十百人从沂州起事,转战沂、密、海、扬等州,“邀呼官吏,公取器甲,横行淮海,如履无人”,甚至出现高邮郡守“以郡无兵财,遂开门犒(慰劳)之使去”的情况,该事件的出现(     
A.表明宋代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B.反映内忧外患局面的加剧
C.折射出宋代政治权力结构存在弊端D.源于崇文抑武政策的推行
2024-03-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普在与宋太祖的对话中,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建议针对的是(     
A.宰相专权B.冗兵问题C.军阀割据D.宦官乱政
3 . 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到:“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宋代(     
A.重文轻武社会风气B.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
C.周边民族政权侵扰D.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4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0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太祖、太宗两朝建立了新官制,并没有全部取消旧官制,长期保留唐、五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官位职称。中央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大都不管本司事务,只是领取高薪、享有崇高政治地位而已。这种现象(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C.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D.助推了冗官冗费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史·职官志一》载:“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这主要反映了宋代官制的哪一特点?(     
A.官称与实职分离B.幕僚制度盛行C.三省制名存实亡D.百官权力分散
7 . 北宋统治者千方百计地降低三衙长官的政治地位,诸多条文中都有三衙长官不得参政、议政的相关规定,"见大臣必执挺趋庭"。其旨在(     
A.加强对兵权的控制B.防止官僚队伍膨胀
C.缓解文武官员矛盾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023-02-10更新 | 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建隆二(2)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主要官员通常由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农政事务和其他政务都采用圆暑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由于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所以为明清所继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省制度的作用。
2023-02-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治国思想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集思广益,广纳群言……他要求大臣极力进谏,也要求他们接受别人的劝谏,不能以自己的意志要求别……孙伏伽批判唐太宗用刑过重,太宗觉得有道理,将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为了使纳谏能坚持下去,他建立了包括谏官、史官在内的政事堂会议制度,不但使谏官能了解朝政,而且令宰相不敢谎报政绩。

——捕编自李尚师、李光达著《治国方略史鉴》

材料二

经历了五代兵乱的宋太祖,切身感受到的是武将对皇权的直接威胁,因而对文臣、士大夫在认识上更为放心,故其有文官“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的看法。他公开要求武将学习儒经,是为了宣扬儒家的君臣之道和营造崇文的气象,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武臣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张希清等《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三

清朝文字狱不仅数量较以往增多,也格外残酷。乾隆时期,大案迭起,是文字狱最恐怖的年代。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帝在位60年,制造的文字狱有100佘起。乾隆朝罗织的文字狱罪名甚多:讥讽官方推崇的理学和圣贤、诽毁皇帝或朝政、诋毁清朝或收藏诋毁清朝的违禁书籍等。中国封建文化专制到这个时期已发展为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恐怖统治。

——摘编自杨建峰主编《大清王朝十二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广纳群言”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宋太祖的做法所体现的治国方针,并说明实施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中期大兴文字狱的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王朝治国思想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A.削弱专制皇权B.强化中央集权C.防止武将专权D.推行守内虚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