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时关于参知政事职权的描述。这可用于说明(        
宋初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设砖位于宰相后
太祖开宝六年与宰相轮流知印、押班、奏事
太宗至道元年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其位砖先异位,宜合而为一,遇宰相、使相视事及商议军国政事,并得升都堂(政事堂)
A.皇权的加强B.行政效率降低C.财权的分化D.宰相沦为虚职
2023-05-05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了宋朝(     
A.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3 . 北宋仁宗中期,士大夫政治走向成熟,皇帝负责最后裁决,具体行政事务由代表“天下”的士大夫为主体的各个机构分工完成,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据此可知,这一体系出现的思想渊源是(     
A.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B.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
C.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D.科举提高了官员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使用地方行政体制分离制,在每一高层政区建立多个机构,高层行政组织的数目数倍于高层政区数,中央的行政幅度剧增。以北宋熙宁以后为例,全国共二十三转运使路,每路有漕、宪、仓三个机构,高层行政组织数超七十个。这一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是(     
A.稳定国家行政成本B.提高中枢决策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D.分化地方行政权力
5 . 宋仁宗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有所强化B.皇权受到相权制约
C.分权原则得到贯彻D.中枢决策权力转移
6 . 宋代是中国第一个留下丰富皇帝肖像画的朝代,而且宋人特别强调肖像的真实性,于是几乎所有皇帝都有自己的“证件照”。这些御容画像被供奉于各地御容殿中,“如朕亲临”,供百姓瞻睹天颜。这些御容画像(     

A.兼具政治和情感的功能B.意在展现皇帝风姿神采
C.营造了神秘抽象的帝威D.凸显了艺术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庆历七年(1047年)三月,宰相贾昌朝与枢密副使吴育争执,御史中丞高若纳言“阴阳不合,责在宰相”,贾昌朝因此罢相;皇佑三年(1051年)十月,宰相文彦博出知许州,起因于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的弹劾。这些事件的发生(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提升了中枢机构的效率
C.使监察官成为决策中心D.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官职名称),军谓兵,州谓民政焉”“太祖始削外权……令文官权知”。材料表明宋初(     

A.放松社会管控B.机构权力分散
C.加强地方控制D.边防压力减轻
9 .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南宋与金对抗中,众多将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岳家军”“张家军”“韩家军”,秦桧向宋高宗上奏称,诸军只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不可不虑。宋高宗本就厌倦兵事,遂决意与金议和。这表明南宋(     
A.延续崇文抑武政策B.轻视军事力量建设
C.地方割据势力强大D.外交思想以和为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这说明宋代(     
A.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
C.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D.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