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017-11-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历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材料四: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

(4)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这一说法?

2017-10-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宋朝的丞相制度又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2)根据材料二,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3)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2017-10-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2017-07-13更新 | 1803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

——摘编自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材料二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美国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妥协的产物,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加以说明。

6 . 唐代的中央官制成熟完善,宋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图2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图1唐代中央政制和架构

图2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

材料二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载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

(2)根据图2和材料二,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代中央集权制如何导致“君主独载体制”形成?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8 . “祖宗之法”是中图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己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摩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①,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③,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④,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你如何看待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9 . 学习中国古代史,宋代是无法绕过的一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书”、“枢密院”、“三司”的长官称谓。
材料二

材料三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
材料四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五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令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4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