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认为,比起带领数十万军士北上收复失土,进入太庙献祭,状元及第的荣耀更为可贵。造成此时代风气的背景应是
A.商业繁荣兴盛,子弟若悉心培养将可跻身世族
B.外族强大,收复失土成为空想,不如归野乡间
C.初创立科举制,世族皆争相培养子弟求官致富
D.政府礼遇文人,排斥武将,士人拥有无上光荣
2 . 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1-09-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离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材料三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调整统治措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确保各系统监察机构监察权的行使,宋朝逐步确立了规范原则、风闻原则、独立原则和互察原则。规范原则是监察权的界定以及行使监察权的法律规定。从真宗朝起,宋朝逐步制定有关台谏机构行使监察权的法规。风闻原则是指监察官员在向皇帝谏诤和对官员进行弹动时,允许监察官员不公开自己的信息来源。这一原则虽在宋朝以前已经实施,但到宋朝不仅适用于台官,还扩大到谏官和走马承受(路级监察官员)。独立原则是指监察官员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皇帝和其他官员的干涉。宋朝台官、谏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各路帅臣和监司,无不奉行这一原则。互察原则是指监察官彼此实施监察。台谏、给舍、帅司、监司、走马承受通判都实行上级对下级监察官的纵向监察,同时又实行同级监察官之间的横向监察。由此构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比较严密的监察网,所有机构和官员都置于监察之下。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宋》(下)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监察系统四大原则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朝监察网形成的影响。
2021-1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以上的双重原因,地方分权因而大大削弱,而中央集权则高度强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绝对专制,中央绝对集权的开端。

——引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讲》


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绝对专制,中央绝对集权的开端”这一观点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述充分,史论结合。)
2021-12-1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教改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是“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的新气象。秦汉一统与以前的夏、商、周的根本不同在于:以前虽也有周人表述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统一观念,但天子更多是被尊为共主,其政教之所及,往往是象征多于现实,文化重于政治,秦统一使天子由共主转换成唯一的治主,教化所及也意味着具体治理之所及,故政教所及的意义,也渐由文化的变为主要是政治的。周秦之间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实施具体治理的范围大小问题——共主不直接施治,而大一统则要治。广土众民的治理,成为一个前无经验又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这是一个持续两千多年的历史挑战。

——摘编自罗志田《地方的近世史:“郡县空虚”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

材料二   大致在南北朝以前,历代都是在广土众民的局面上待续以前诸侯国时代直达基层的治理模式。秦设三十六郡,郡下为县,县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常成为麻烦的制造者,宋代明显有将天下之权收归于朝廷的举措,结果造成“郡县空虚,而本末俱弱”。

——摘编自罗志田《地方的近世史:“郡县空虚”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秦政治体制的主要差异,并指出秦汉两代为应对广土众民,在国家治理方面各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宋代“郡县空虚,本末俱弱”的原因。
2021-07-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