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澶渊之盟:“以钱财换和平”?

材料一   


——据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

材料二   “澶渊之盟”后,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

——摘编自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材料三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王旦:“国家纳契丹和好以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枢密副使富弼:“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1)材料一作为研究澶渊之盟历史背景的史料是否恰当,还可以补充哪些史料?
(2)说明材料二   中两位学者分别立足哪一角度来评价澶渊之盟。
(3)有一种看法,认为宋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结合材料三表明你对此看法的态度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9-08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