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2 . 1004年,辽宋签订协议,规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方每年向辽方提供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于边界开展互市贸易,加强商业往来。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其价值在于(     
A.北宋丧失政权尊严B.北宋守内虚外的后果
C.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辽获得发展所需的财富
3 . 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南下。宋真宗亲征,在小范围交战并击杀辽军主帅后,宋朝派使者议和,最终辽国撒兵,宋朝每年向辽国赠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这种“无偿经济援助”客观上(     
A.维持了北方边防的安定B.导致宋朝经济迅速崩溃
C.推动了中原文化的普及D.激化了宋辽的民族矛盾
4 . 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统治时期,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A.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B.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C.扭转了宋朝在边境的军事弱势D.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
2022-09-26更新 | 623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官员宋祁曾向仁宗上疏,指出“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这说明北宋中期(       
A.冗官现象严重B.武将势力膨胀C.边防危机加剧D.政治风气保守
6 . 北宋范仲淹主政杭州期间,“二浙阻饥,谷价方涌(跳跃),斗钱百二十,公(范仲淹)遂增至斗百八十,众不知所为,公仍命多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于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米既辐辏,遂减价,还至百二十”。范仲淹的这一做法(       
A.利用了商贾唯利是图的本性B.解决了当地的粮食短缺问题
C.加剧了当地社会发展的无序化D.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7 .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019-09-22更新 | 1268次组卷 | 47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北宋时期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并且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庆历和议”,内容包括:与辽维持已有边界,与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钱物,称为“岁币”、“岁赐”。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要求:观点明晰;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这种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交纳“岁币”C.奢侈浪费D.“冗官冗费”
10 .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B.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剧
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