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图上画长城现在已经无法确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标有长城的地图是宋代的。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并不是一个修筑长城和利用长城进行军事防御的朝代,但宋人却认真地在许多全国性舆图上都画上了长城。今天苏州碑刻博物馆藏有一块宋代图碑,上刻《地理图》一幅,图中就有长城。值得注意的是图下部的跋文说道:“中原土壤北属幽燕以长城为境,旧矣。至五代时,石敬塘弃十六州之地以赂契丹,而幽蓟朔易之境不复为吾有者三百余年。”长城虽不是边境,但长城的意义本是阻抗北方民族的南下,所以图的编制者仍画上实际上不起作用的长城以求理念上的不败。此幅地图的编制有当年的时代意义,如跋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言:“庶几观者亦有所感发焉”。所谓观者的“感发”就是感怀华夏北方领土的失弃。

——摘编自唐晓峰《宋代地图上的长城》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地图上标注长城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指出地图在宋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功能。
2024-05-31更新 | 29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太祖时,虽听缘边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雍熙三年,禁河北商民与之贸易。时累年兴师,千里馈粮,居民疲乏,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端拱元年,诏曰:“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恣侵略。”未几复禁,违者抵死,北界商旅辄入内地贩易,所在捕斩之。……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遣都官员外郎孔揆等乘传诣三榷场,与转运使刘综并所在长吏平互市物价,稍优其直予之。

——摘自《宋史》卷第一百八十六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互相市易”发生在北宋与哪个民族政权之间,并给出判断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与上述民族政权贸易交往发生的变化;指出北宋“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的考量因素。
3 . “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今河北雄县)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材料中订约的双方是(     
A.唐与吐蕃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宋与西夏
4 . 有学者认为,宋辽能长期和平相处,贸易关系的维持是主要因素之一。材料中的主要贸易形式是(     
A.定期朝贡B.榷场互市C.海外贸易D.输送岁赐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
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B.民族交融大为增强,完成封建化过程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2024-01-24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宋太宗认为,“外扰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欧阳修也指出,“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由此可知,宋朝(     
A.边患危机不足为虑B.君臣治国的共识完全一致
C.民族政策开明包容D.实行守内虚外的治国政策
2024-01-06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7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8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宋为了防御辽的进攻,在边界设置“两属地”,又称“两输地”。“两属”意为既属于宋,同时也属于辽;“两输”意为既向宋供租赋,又向辽供租赋。其居民称为“两属户”,在北宋时期“两属地”和“两属户”的数量均持续增加。由此可知“两属地”的存在(     
A.解决了北宋的边疆危机B.意味着宋辽维持相对均势
C.表明北宋边疆意识淡薄D.保证了北宋社会持续发展
2023-12-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廷下诏削夺元昊官爵,停止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恢复互市,边疆出现了“商贩如织”的贸易盛况。由此可知,宋代(     
A.经济实力决定战争胜负B.王安石变法的效果显著
C.榷场贸易推动国家统一D.借助互市调整民族关系
10 .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西夏政权。北宋与两者都签署了协议,如果比较“宋辽协议”和“宋和西夏的协议”,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因为北宋与它们的战争屡战屡败   ②北宋与对方都以兄弟相称
③北宋每年送钱物给对方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