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辽、南宋、金B.金、辽、北宋
C.西夏、北宋、辽D.金、西夏、南宋
2 . 北宋中期,朝廷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但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并且不断扩编,军费一度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这支军队(     
A.主要是通过招募组建的B.是为收复燕云地区而组建的
C.在绍兴和议后遭到裁撤D.在王安石变法时期规模剧增
3 . 宋代中期,文人一改前期“耻言兵”的风尚,“士大夫人人言兵”。但许多文人在大谈兵事时又极力强调自己的儒者身份,否认“兵家”立场。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文人尚武风尚提高了兵家的理论化水平B.理学思想加速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
C.边疆形势的被动降低了武人的社会地位D.国家治理取向与现实需要间的矛盾困境
2022-11-21更新 | 748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屈辱。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和平达一百一十七年。辽于订盟后,大举汉化,内政进步甚速。这说明,澶渊之盟(     
A.有利于宋辽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B.导致北宋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
C.使辽国的统治中心移到黄河流域D.致使辽军事实力增长超过北宋
5 .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吴正式称帝,宋廷“诏削夺官爵、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复其官爵,“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据此可知,当时(     
A.榷场贸易推动统一进程B.边疆与中原经济联系密切
C.经济重心发生重大转移D.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
6 . 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A.打破了宋辽的军事平衡B.保障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2022-06-21更新 | 870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中都有“岁币”“岁赐”规定,对此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他认为“以钱财换和平”做法
A.被迫委曲求全实不可取B.实属权衡利弊无奈之举
C.导致百姓负担更加沉重D.推动边境榷场得到发展
8 . 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B.商鞅变法C.庆历新政D.光武中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是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王朝,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屡次在战争中失败,两宋都是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历史上素有“积贫积弱”的说法。但是很多学者认为两宋是伟大的朝代,例如,美国哈佛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著《中国新史》第四章的标题“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这样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文化、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结合具体的史实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10 . 北宋初建之时,朝廷直辖的禁军数量只有19万人,主动攻辽时虽未获胜但形成了僵持;北宋后期,拥有60多万禁军,却出现了“靖康之耻”。材料可用来说明北宋
A.重文轻武的弊端B.武器装备落后
C.“冗兵”现象严重D.禁军地位低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