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8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随堂练习题
2 . 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签订“绍兴和议”,两者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3 .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
A.秦末农民战争B.西晋五胡乱华C.中唐安史之乱D.北宋亡于女真
4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边境陆续开放了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处榷场。《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榷场定义为:“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据此可知,澶渊之盟后
A.双方政治关系稳定B.边境贸易较为活跃
C.经济文化交往正常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2021-04-15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
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
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间关系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
6 .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苏辙敬献《上皇帝书》,提到“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官,二日冗兵,三曰冗费”,正式提出了“三冗”的问题,北宋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三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延续的危害B.宋代民族关系持续紧张
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D.宋频繁地发动对外战争
7 . 1028年,党项首领德明派其子元昊领兵攻下原为回鹘、吐蕃占据的甘州和西凉府,1032年,宋仁宗加封德明为夏国王。这说明北宋
A.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处于被动B.力图保护边境贸易
C.承认了西夏政权的合法地位D.坚持平等的民族观
8 .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
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
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受民族情感的影响,宋朝给国人留下的印象主要是:民族政权并立、积贫积弱。而在外国学者眼中,宋朝“发达”、“强健”、“统一”,出现了中国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对材料叙述的两种观点,你认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也可对上述观点提出修改意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机构臃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