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北宋末年,“议者谓祖宗虽徇(依从)契丹,岁输五十万之数,然复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结合所学,这反映了(            
①北宋边疆贸易带有明显的屈从性            ②边境贸易缓解了政府财政的负担
③外贸税收是宋代国库的重要财源            ④政府采取了以钱财换和平的策略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屈辱。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和平达一百一十七年。辽于订盟后,大举汉化,内政进步甚速。这说明,澶渊之盟(     
A.有利于宋辽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B.导致北宋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
C.使辽国的统治中心移到黄河流域D.致使辽军事实力增长超过北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离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材料三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调整统治措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4 . 北宋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     
A.岁币B.岁供C.岁赐D.岁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整理知识图谱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一位同学整理的“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的知识图谱中有所缺漏,下列选项中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A.①强干弱枝;②庆历新政;③澶渊之盟;④靖康之变
B.①中央集权;②王安石变法;③靖康之变;④冗官冗兵
C.①强干弱枝;②王安石变法;③靖康之变;④绍兴和议
D.①中央集权;②庆历新政;③淝水之战;④大定之治
6 . 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重新签订条约,即“隆兴和议”,其内容包括:宋对金不再称臣,两国改称叔侄关系;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为“岁币”,每年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比绍兴和议时每年少五万匹);宋割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给金;等等。由此可知,“隆兴和议”的签订
A.属于南宋外交的重大胜利B.加速了南宋政权的灭亡
C.利于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D.刺激了金朝的侵略野心
2021-12-18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吴晓波提到,赵匡胤当初统一中原之后面对北方的辽国,他认为与北方打一仗所要消耗的钱粮很巨大,而如果以“送礼”的方式换得双方之间的和平,那送出去的“礼物”只是国家财富的九牛一毛。这可以用来证明北宋
A.拥有重文轻武的传统B.强干弱枝导致的后果
C.钱财换和平的可取性D.积贫积弱局面的渊源
2021-11-16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华大星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十九万三千人。宋仁宗时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八十二万六千人,军队规模空前庞大。这种急剧变化最有可能(  )
A.造成财政状况恶化B.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C.增强对社会的控制力D.消除周边的政权威胁
9 . 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2021-10-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0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0 .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京朝官俟阙既久,奉朝者颇多”,下令“审官院以近地二年半以上,远地二年以上权与差替,不为永例”。这一诏令表明宋朝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完善了地方权力组织架构
C.中央官僚队伍庞大冗滥D.官员选任制度发生了异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