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7次组卷 | 40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宋末年,“议者谓祖宗虽徇(依从)契丹,岁输五十万之数,然复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结合所学,这反映了(            
①北宋边疆贸易带有明显的屈从性            ②边境贸易缓解了政府财政的负担
③外贸税收是宋代国库的重要财源            ④政府采取了以钱财换和平的策略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屈辱。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和平达一百一十七年。辽于订盟后,大举汉化,内政进步甚速。这说明,澶渊之盟(     
A.有利于宋辽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B.导致北宋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
C.使辽国的统治中心移到黄河流域D.致使辽军事实力增长超过北宋
4 .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
A.秦末农民战争B.西晋五胡乱华C.中唐安史之乱D.北宋亡于女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     
A.岁币B.岁供C.岁赐D.岁贡
6 . 整理知识图谱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一位同学整理的“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的知识图谱中有所缺漏,下列选项中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A.①强干弱枝;②庆历新政;③澶渊之盟;④靖康之变
B.①中央集权;②王安石变法;③靖康之变;④冗官冗兵
C.①强干弱枝;②王安石变法;③靖康之变;④绍兴和议
D.①中央集权;②庆历新政;③淝水之战;④大定之治
7 . 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重新签订条约,即“隆兴和议”,其内容包括:宋对金不再称臣,两国改称叔侄关系;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为“岁币”,每年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比绍兴和议时每年少五万匹);宋割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给金;等等。由此可知,“隆兴和议”的签订
A.属于南宋外交的重大胜利B.加速了南宋政权的灭亡
C.利于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D.刺激了金朝的侵略野心
2021-12-18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是关于宋真宗、仁宗时期职官情况的相关记载。据表中信息可推知
论述出处
“景德(1004-1007年)、祥符(1008-1016年)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仁宗时期)内外官属总一万
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真宗时),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杨国宜《包拯集校注》
“景德(1004-1007年)官一万余员。皇事占二万余员。治平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有余,总二万四千员”马端临《文献通考•国用考二》

A.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B.国家行政职能范围的扩大化
C.冗费局面的危害严重D.朝廷对重文轻武政策的肯定
9 . 吴晓波提到,赵匡胤当初统一中原之后面对北方的辽国,他认为与北方打一仗所要消耗的钱粮很巨大,而如果以“送礼”的方式换得双方之间的和平,那送出去的“礼物”只是国家财富的九牛一毛。这可以用来证明北宋
A.拥有重文轻武的传统B.强干弱枝导致的后果
C.钱财换和平的可取性D.积贫积弱局面的渊源
2021-11-16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华大星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宋与辽相互征战,未有结果,双方最终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
①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②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③为宋辽之间的经济往来创造了条件④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