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欧阳修在上奏中告诫宋仁宗:“且武臣掌机密而得军情,不唯于国家不便,亦于其身未必不为害”,故狄青任枢密使仅四年就被罢免,此后武臣在枢密院也几近绝迹。而前线将领皆须听从文官统帅的调遣。这一现象(     
A.使中央政权得到了巩固B.导致边患问题严重
C.强化崇文抑武治国理念D.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
2023-05-22更新 | 795次组卷 | 6卷引用: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 . 据《西夏书事》(卷七)记载,李继迁(夏太祖)起兵之初,受辽封赏,并与之和亲,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北宋的战略要地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将其政治中心迁到这里,“于是西夏势成而灵州永固矣”。材料说明辽夏和亲(     
A.决定了西夏在夏宋战争中的胜利B.有利于解除西夏攻宋的后顾之忧
C.奠定了西夏与北宋对峙的格局D.促进了西夏与北宋经济、文化的交流
3 . 宋初,士大夫收入较低,如县令“月给不满十千(文)”,其中三分之二折算为茶、盐、酒等实物;至真宗时,官员俸禄不仅获得大幅提高,官员还可折支“见钱六分,外任给四分”。这一变化(     
A.旨在消除官员贪腐现象B.是宋代税收制度变革的产物
C.源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反映了士大夫地位开始提高
4 . 北宋范仲淹主政杭州期间,“二浙阻饥,谷价方涌(跳跃),斗钱百二十,公(范仲淹)遂增至斗百八十,众不知所为,公仍命多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于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米既辐辏,遂减价,还至百二十”。范仲淹的这一做法(       
A.利用了商贾唯利是图的本性B.解决了当地的粮食短缺问题
C.加剧了当地社会发展的无序化D.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
A.秦末农民战争B.西晋五胡乱华C.中唐安史之乱D.北宋亡于女真
6 . 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北宋承认契丹占领燕云十六州的合法性;庆历二年(1042年)辽索取周世宗时收复的关南十县地,宋增加银绢十万了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割让北中国与女真贵族。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宋代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C.岁币政策D.守内虚外
2021-10-26更新 | 904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A.北宋时财政人不敷出,导致积贫
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外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主要因素
9 . 北宋危亡之际,画家李唐创作《晋文公重耳复国图》,描绘东周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遭流放,辗转流亡数国,最终重返晋国,当上晋国国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故事。李唐创作此画意在劝诫宋朝统治者
A.积极改革、扫除弊政B.重用贤臣、选拔人才
C.卧薪尝胆、实现复兴D.吸取教训、富国强兵
2021-05-05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中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下图①②③④代表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并存的政权,它们之间关系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①向③称臣,每年提供“岁赐”
B.①与②以兄弟相称,每年提供 “岁币”
C.②与③联合,将①灭亡
D.①与④是翁婿关系,长期保持友好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