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中期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西夏)元昊倔强构逆,兵势甚锐,竭天下之力,不能稍挫其锋;然至绝其岁赐、互市,则不免衣皮食酪,几不能以为国,是以亟亟屈服……北事辽,南事宋,仅足以自存。”马端临意在说明,当时西夏(     
A.经济依赖性较强B.国力日渐衰弱C.军事战斗力强大D.榷场贸易发达
2 . 北宋高宗时仅广、泉两州市舶收入就达200万贯。王应麟的《玉海》卷一八六记载,仅以公元1128年为例,市舶收入占国家收入的20%。北宋一再鼓励外商来华通商,设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北宋政府实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措施的社会根源是(     
A.应对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商品经济发达的客观需要D.应对少数民族的侵扰
3 . 北宋时期,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在今华北平原北部大量植树,如表为部分记载。宋朝此举旨在(     
记载出处
宋太祖建隆二年“申明周显德三年之令,课民种树”《宋史》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内出《北面榆柳图》示辅臣,数逾三百万”《宋会要辑稿》
宋仁宗时下诏“自保州以西无塘水处,广植林木”《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仁宗下诏“河北堤塘及所在闲田中官所种林木,毋辄有采伐,违者置其罪”《宋会要辑稿》
A.大量开发北方林木资源B.培养环保意识
C.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D.增加百姓收入
2023-11-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含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宋建国之初即“申明周显德三年之令,课民植树”。并于河北瓦桥一带“南北分界之所,专植榆柳,中通一径,仅能容一骑”。宋朝此举(     
A.意在劝课蚕桑B.增加了政府收入C.重在移民实边D.有利于加强边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B.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剧
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6 . 据《西夏书事》(卷七)记载,李继迁(夏太祖)起兵之初,受辽封赏,并与之和亲,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北宋的战略要地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将其政治中心迁到这里,“于是西夏势成而灵州永固矣”。材料说明辽夏和亲(     
A.决定了西夏在夏宋战争中的胜利B.有利于解除西夏攻宋的后顾之忧
C.奠定了西夏与北宋对峙的格局D.促进了西夏与北宋经济、文化的交流
7 . “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1074—1138),评述秦灭梁之事曰:“按《春秋》灭梁者,秦也。圣人不书‘秦灭’,而书‘梁亡’者,不能守在四邻而沟公宫,亡其自致也。今勤王大众不以击敌,而以治城池。金帛用物不以募战士,而以赂敌国。堂堂大宋,万里幅员,奚至陵藉如此其甚哉!”胡安国意在(  )
A.痛斥秦灭梁的行径B.纠正历史记载错误
C.唤起强国御敌意识D.巩固理学主导地位
2022-04-02更新 | 248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