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宋的偏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A.偏安苟合的心态B.无为而治的思想
C.避战保民的理念D.故土难离的悲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北宋疆域各个“综合政治区”分布形成“圈层式”结构,而南宋“综合政治区”分布形成“分块式”结构,各有独立应付对外战争的能力。据此可知(     
A.南宋“分块式”结构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B.南宋“分块式”结构是吸取北宋积贫积弱教训的结果
C.两宋综合政治区分布差异是因为南北地理环境差异
D.北宋“圈层式”结构较南宋“分块式”结构优越
2023-11-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在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使时,曾六次“昧死奏闻”台州知府唐仲友“私收盐税”“贪污淫虐”等违法犯罪行为。然而,只因唐仲友与当朝宰相王淮为姻亲,结果他仅被暂时降职了事,而且不久后又易地升官。据此可见,南宋时期(    
A.权贵勾结成风B.政治人治色彩浓厚
C.理学影响有限D.推行重文抑武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李纲建议“效仿唐代藩镇之制,沿河、淮、江设置帅府、要郡、赋于其便宜行事权,并允许其辟置僚属”;宋廷于是在“京东西、河北东路、永兴军、江淮、荆湖等路皆置帅府要郡”。宋代的这一措施(       
A.是应对时局的必要选择B.使得宋朝君主权力旁落
C.表明中央对地方的妥协D.使宋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宋朝行政体制中,向有“州郡为本,县为末”的理念。北宋徽宗以后,县赋税负担沉重,士人多不愿出任县令之职。南宋与金对峙过程中,众将领兼领地方诸路财权,分割朝廷在地方的财利,逐渐形成地方财政分权的严峻局面。南宋绍兴六年(1136),宋高宗下诏选浙西十四县、浙东九县、江东八县、江西四县、福建四县和湖南一县,合称“四十大邑”。四十大邑的知县多由政事堂直接任命,并给予其州通判的待遇。以此为契机,政府明文规定“不任县令不除(担任)监察御史”“初改(提升)官人必作令(县令),谓之须入”,并禁止在县一级增税。此后,县级行政逐步作为南宋官僚群体施展抱负的晋阶之地。秦汉以来以郡为地方行政中心的状况逐渐改变。

——据吴业国《南宋“四十大邑”考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四十大邑”改革内容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四十大邑”改革的影响。
6 . 北宋词人柳永从民间生活汲取创作灵感,创制了盛极一时的文人俗词。到南宋时词的创作则强调“除五俗”,以抒发性情的独白,展示孤怀感世,悲愤沉郁的内心世界为特点的雅文化成为主流。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局势的变化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世俗文学的没落
2023-02-16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签订“绍兴和议”,两者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