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据统计,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超过了唐代的5.5亿亩。根据《宋史》记载: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这表明宋代(     
A.农业生产的区域化明显B.农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C.政府鼓励农民垦荒屯田D.形成了“南稻北粟”格局
2 . 宋代施行学田制,由朝廷赐予州县置办、民间捐献等方式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学田制的推行(     
A.缓解政府财政困难B.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C.促进了教育平民化D.推动租佃制的普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铺:透析宋朝司法纠纷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经济繁荣。但其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纠纷。书铺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需求中确立的角色,在基层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民户书写状书。

材料一   词诉条目必经书铺,必守限日,诸厢收领,不许隔宿。

不经书铺不受,状无保识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事不干己不受……

——《黄氏日抄》

材料二   宋末元初的邓文原在其文章中记载:郭公初到地方,有案件留系不能决,于是怀疑其中有冤情,“使索书铺元藁观之,知其入人之罪,宽者得雪”。

材料三   书铺代书是民间诉讼必须要经过的一道程序。根据史料记载,这种诉状有其统一的格式,格式如下:

某乡,某村,耆长某人,耆分,第几等人户,姓某,见住处去县衙几里(如是客户,即云是某人客户)。所人系某乡村居住,至县衙几里。
右某,年若干,在身有无疾䕃,(妇人即云有无孕及有无疾)。今为某事,伏乞县司施行。谨状。

年月日姓某押状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张云梦《宋代书铺研究》


(1)简述书铺在地方司法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诉讼之风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时,曲辕犁、踏犁、水力筒车、脚踏内翻车、秧马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制也得到推广。这些做法(     
A.增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B.促进了农业劳作方式转变
C.加快了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D.推动了南稻北粟格局出现
2023-07-21更新 | 20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主要说明了宋代的(     
A.贫富分化B.资本主义萌芽C.租佃契约D.主佃双方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诗句历史现象
A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
B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
C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
D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人身控制的减弱
A.AB.BC.CD.D
2022-10-27更新 | 3583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的高转筒车形制。若水流湍急,将水中圆轮安在水流速大的地方,水轮安有受水板,当受水板受到急流冲击时便旋转起来,带动简索围绕两圆轮转运,完成引水上高岸的工作。这一装置的使用( )
A.使精耕细作农业出现B.根本改变了农业动力
C.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D.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史》等官方资料显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都低的出奇。其中数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户平均人口数是2.57;最低的是元丰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       
A.人口出生率偏低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主要统计赋役人口D.对户籍管理的松弛
2022-05-10更新 | 6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代立法规定,百姓砍伐桑树、剥桑条皮当柴烧的必须治罪;剥桑条皮三工(计量单位)以上为首者死,从者流放三千里。该法
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严苛的连坐思想
C.突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D.摒弃了儒家的民本理念
10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棉纺织技术改进B.政府的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的发展D.雇佣关系的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