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9 道试题
1 . 钱引,宋纸币名,意为兑钱凭证。下图反映的是南宋主要年份“钱引”的发行情况。据此可推知,南宋时期
A.长途贸易发展繁荣B.铸币技术显著提高
C.物价整体不断上涨D.造纸业的发展迅速
2021-11-2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倚汴水建城,便于漕运。……五代至宋,东京逐渐繁盛,如潘楼街南,多是真珠匹帛香药铺席。……潘楼酒店下,买卖衣物书画珍玩。还有瓦舍(娱乐场)勾栏(剧场),演出百戏伎艺。……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宋夏之间爆发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三战皆以宋朝失败而告终。但宋朝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停止"岁赐",关闭榷场,不准青白盐入境,禁止双边贸易,从而给夏国的经济以致命的一击。加上西夏与辽之间又出现了嫌隙,所以西夏愿意议和。这说明宋夏议和
A.加重了北宋的财政负担B.辽国的介入起决定作用
C.符合宋夏双方实际情况D.完全是北宋单方面妥协
4 . 宋时,西湖舟船,“无论四时,常有游玩人货假,舟中所需器物,一一毕备,但朝出登舟而饮,暮则径归,不劳余力,惟支费钱”。东京“凡雇觅人力、干当人、酒食作匠之类,各有行老供雇”。这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B.雇佣关系的盛行C.百姓生活的富足D.手工产品的丰富
5 . 宋代,“每一交易,动辄即十万”,货币需求量大增。在对外贸易中,大量的铜币流向海外。“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材料说明了
A.宋代传统的经济政策的改变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纸币出现
C.金属货币已不适应经济发展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展
6 . 宋代,专供城区蔬菜的蔬圃大量出现,京城地区的蔬圃多为皇室和贵族私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时)宜春郡主高氏言,蒙恩赐城西蔬圃,望蠲(免除)其常租。上曰:“租税所以备军须,免之,则后援例者众。”不许。据此可以推断出宋朝
A.市民阶层壮大B.市坊界限打破C.中央集权削弱D.国家积贫积弱
7 . 元朝政府以海外贸易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全力营运;同时,“挂十丈之竿,建八翼之橹”的“富人之舶”也不少见。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拉开序幕B.民间资本与政府平等竞争
C.外贸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D.外贸发展获得有利政治环境
8 . 如图所示是南宋纸币——关子版拓片,该关子规定了所值的金属铸币数量,并规定“如官民户及应干官司去处,敢有擅减钱陌,以违制论”。该纸币佐证了南宋
A.活字印刷应用广泛B.注重维护商业秩序
C.纸币成为主流货币D.抑商政策逐渐废弛
9 . 宋代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存在着明显“溢出”。比如“湖州民蔡七,长大有力,受人佣故(雇),足迹遍闾巷”;“明州人郑邦杰,以泛海贸迁为业,往来高丽、日本”。这些现象
A.优化了劳动力的产业配置B.推动了城乡关系密切发展
C.放松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D.动摇了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