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图1、图2分别为唐代都城和北宋都城的商业空间示意图。图片信息直观地反映了(     
A.宗室与贵族势力的衰退B.皇权对建筑分布的影响
C.“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08-26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2 .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1304—1377年)在他的游记里,明确指出泉州港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海港,说在印度看到的很多中国商船铸造自刺桐(泉州港的古称)。当时的许多使节、传教士、旅行家,都在泉州上下岸。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得到拓展B.经济重心南移
C.政府扩大对外贸易D.中外交往频繁
2023-10-15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茶法是古代政府管理茶叶生产、运销、税收的法规。如图为北宋徽宗时期的茶法流程图,该图反映出宋徽宗时期(     
A.政府规范茶税征收程序B.茶叶经营已日渐专业化
C.茶叶专卖政策得以实施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

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仰天焚香,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惠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

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

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幼女嗜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图,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

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