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初,刘秉忠因所用金时《大明历》已有与天象不合问题,提议修订历法。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廷设立太史局(后改为太史院),命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主持其事。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祖父郭荣精通算数水利,他让郭守敬从学于精通天文地理的刘秉忠。后郭守敬被任命为同知太史院事。对于修订历法,郭守敬认为,首先应创制精密的天文仪器,然后进行测量,这样才能有准确的数据。郭守敬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取消黄道圈,创制了简仪。简仪使用许多线以提高精度,是一项改进。郭守敬改制的圭表,把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测影器具“景符”,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经元世祖批允,至元十六年(1279年),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通过实地观测,取得了许多就当时来说世界上最为精确的数据。郭守敬、王恂等人,在此基础上参考累代历法,终于编出新的历法——《授时历》。

——摘编自叶坦、蒋松岩《中华文化通志·历代文化沿革:宋辽夏金元文化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守敬成功编定《授时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刻印书籍自唐代开始后,至五代日益盛行。唐朝至五代前期,佛经和日历多来自民间坊肆。如935年后蜀相毋昭裔刻的《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都是私家刻书。932年,后唐宰相冯道奏请雕刻《九经》,由国子监任其事,官刻就此滥觞,刻印历时20余年,刻书规模随之扩大。官方雕版刻印的书籍,有佛经、字书、历书以及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儒家经典之类,其中儒家经典更受重视。官方雕版印书事业由此发展起来。

——摘编自刘俊熙《我国书籍雕版刻印的萌芽阶段——唐、五代时期》

材料二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国子监、国史院、秘书省等中央机构都雕印了大批书籍,包括儒家的“十三经”“十七史”和《资治通鉴》《齐民要术》《周髀算经》等。士大夫们私人刻书不在少数,流传至今的有刻于1171年的《史记集解索隐》《三皇本记》《周本纪》等。刻书中:除汴京、临安外,还有福建的建阳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全国200余处。宋代所刻书籍质量,校勘严谨,在书写艺术和刻印技术上都达到成熟。同时,宋代的雕版印刷推广至辽、西夏金等政权,流传于世的《契丹藏》《经藏》(金朝)和《大藏》(西夏)即为明证。

——摘编自云利英《简述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五代前期雕版印书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版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作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的主要表现及雕版印'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时期科学技 术的发展是非常突出的。一批科学技术方面的著作记载了这方面的成就,一些文集中也保存了不少科技方面的内容。

医药学:宋真宗时期,王唯一的《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了针灸的穴位;南宋理宗时,宋慈编的《洗冤录》是法医学上有重要成就的著作。

农学:南宋陈勇写的《农书》是我国农学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

天文学:宋朝苏颂的《新仪象法要》中记载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元朝的郭守敬修订《授时历》,精确度相当高。

三大发明:火药到了宋代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宋仁宗时曾公亮和丁度编撰的《武经总要》中记载了三种火药的配方。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异开始制活字印书。北宋末年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了当时的海船上已经使用指南针作为辨别航向的仪器。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2-1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   郭守敬在天文、水利、数学等方面都颇有成就。元代他主持制定新历法,在全国设置27个测验所,实行实测。范围“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最北的北海测验所,已至北纬65°的北极圈附近,南至北纬15°的占城,每隔10°设一个观测站。经过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在宋代《统天历》的基础上,在1280年制定出新历,元世祖赐名为《授时历》,其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回归年的实际周期相比只差26秒,行用364年,是我国推算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也是当时最先进最科学的历法。郭守敬为了观测天象,创造了简仪、仰仪等近二十种天文仪器。其中1276年的简仪所达到的精密度,丹麦天文学家于1598年才发明了同样的仪器。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元代产生了中国农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王祯《农书》。这部三十万言的著作综合了北方旱地耕作技术和南方水田耕作技术,第一部分“农桑通诀”,综论农业生产发展史,概述耕、耙、种、锄、粪、灌、收等各生产环节,以及林、牧、纺织技术;第二部分“百谷谱”,分项叙述了各种大田作物及素材、果树、竹木、药材的种植技术;第三部分“农器图谱”,详述各种农具,并附图306幅,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后世农书所记农具,大都以其为本。此外,元代至元间还颁行《农桑辑要》七卷等农书。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元代在天文测绘、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探究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宋元其他重要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2022-03-25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30卷,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和工程技术等广泛的领域,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沈括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中留下了一则有关宋英宗年间陨石的详细记载,记载中除了观察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地面的的残余部分,还注意到陨石的成分,“色如铁,重亦如之”。是年(治平元年)当公元1064年,比西方人到1803年才对陨石有真确认识要早了七百余年。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重要的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022-01-12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