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朱元璋开创明朝后,规范了各地各级行政区划的孔庙建筑规则,形成了“庙学结合”的方式,或前庙后学,或右庙左学。清朝时孔庙被统称为“文庙”,按行政建制建省、府、州、县文庙。明清时期形成了尊孔祀孔的礼仪。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道德秩序重建B.思想控制的加强
C.理学的世俗化D.私学教育的普及
2023-05-08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     
A.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B.增加了皇帝的工作负担
C.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D.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
2023-05-08更新 | 1061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帝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见,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制度化的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2023-02-23更新 | 132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8届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
4 . 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2019-01-30更新 | 2913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7年海南省三亚市第二中学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2019-01-30更新 | 2808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7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D.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